4月15日,由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纳米蒸养土壤修复技术产业化峰会在河北威县召开。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李荣,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原所长、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道龙,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室副主任、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社长王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刘建明,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秘书长王莹,中共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河北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孙立勇,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平等出席了会议。同时,来自中化集团、安徽辉隆、陕西丰百果、祥宇农资等全国各地的肥料企业、经销商、媒体代表等200多人前来参会。
耕地保护 迫在眉睫
李荣分析了中国耕地质量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中国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土壤调理剂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李荣指出,从中国耕地质量状况来看,中国土壤资源减失,退化严重。首先,耕地质量下降。全国耕地酸化土壤面积超过40%,水土流失面积达360多万平方公里,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盐碱地面积近3亿亩,每年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达17万亩;中、低产田土壤质量差,障碍因子多,地力水平低。其次,土壤养分缺失。农田土壤养分失衡有扩大趋势,富磷、缺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局部富钾、缺钾互现,30多年间耕地有效磷增加194%,缺硫面积达40%;因营养元素间的拮抗,大面积出现了缺钙、缺镁等现象。最后,重金属污染严重。重金属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中重度污染耕地高达5000万亩;全国工业企业搬迁遗留严重污染场地超过50万家;矿区、油田以及饮用水源地区土壤环境安全日趋恶化;土壤污染呈现出流域性和区域化发展的态势。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达到13.28亿亩,占总量的72.7%。
李荣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较大,土壤中主要养分高含量面积下降,低含量面积增加。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土壤缺硼、缺钼面积增加,施用硼肥、钼肥对作物增产效果明显;新品种、杂交品种加剧了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耕地土壤酸碱度30年下降0.6~0.8个单位。据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显示,南方14省(区、市)耕地土壤pH小于6.5的比例由30年前的52%扩大到65%,小于5.5的由20%扩大到40%,小于4.5的由1%扩大到4%。
李荣指出了从数据上看中国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一是耕地基础地力后劲不足;二是土壤养分失衡;三是土壤生态功能变差;四是土壤污染日趋加剧。从区位因素上看,中国耕地土壤区域性退化严重:一是东北黑土区有机质大幅下降;二是南方和东部土壤酸化加剧;三是华北、东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四是西北次生盐碱(渍)化问题突出;五是土传病害问题突出。
他强调,中国土壤修复改良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土壤调理剂的开发和利用要以遏制耕地土壤退化为基本,以耕地质量保护为手段,以耕地地力提升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与此同时,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也为土壤调理剂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那么什么是土壤调理剂?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李荣指出,中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GB/T6274-1997),把土壤调理剂定义为“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和(或)化学性质,及(或)其生物活性的物料”。广义上讲,对土壤性状具有改良和调节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土壤调理剂。使用土壤调理剂,可以协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例,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的生物学活性,增加速效养分的释放,还能使土壤有适宜的紧实度、酸碱度。土壤调理剂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功能多样化;二是指标明晰化;三是工农业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四是效果监测的长期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8-04-24/30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