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华星化工向产业深度要效益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泽彬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这样感慨到。

  华星化工在环保督查压力日益加大的变革期,坚持资源化回收、无害化处理,于2016年底将所有原药车间彻底停产改造。同时加强产学研结合,升级原药产品,完善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向产业深度谋求效益。

  去瓶颈:痛割环保毒瘤

  华星化工是中国最大的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生产基地,全球重要的草甘膦、吡虫啉、氟虫腈、二甲四氯国际贸易供货商。

  “华星化工生产经营此前连续10年业绩欠佳。在全国环保高压态势下,很多化工小厂关停,我们若不乘势加强环保治理,也极有可能被关停。算算人工、资产折旧和各项费用支出每年约有2个亿,每天一开门就要60多万元,包袱太重,毫无优势可言。”颜泽彬开诚布公地谈到企业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

  他说,国家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仅2016年一年,接受县级以上环保检查就达50多次,几乎每周一次。面对这样的现实,颜泽彬力排众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停产整改,全面实施环保治理升级改造工程。

  华星化工坚持“去瓶颈、补短板、谋发展”的发展思路,面对高浓度废水中高毒性、高含盐、含硫化合物这些很难治理的“癌症”,与行业专家及专业环保企业联手,进行废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于去年3月30日按计划成功试运行。废水经过22道工序流程处理后,当年4月25日在线监测达标排放,并在5月份的中央环保督查中成功过关。

  目前,华星化工已装配5套环保治理设备,实现了减量化、减排化的既定目标。还有一套环保设备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建设,比计划提前1年。接下来,华星化工还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与管理力度,彻底从源头上解决环保问题。

  补短板:产学研优势互补

  华星化工意识到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减少低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打好补短板攻坚战:一、做精做细原药产品。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改造原药车间、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值及贡献率,使原药形成核心竞争力。二、开发制剂和生物农药新产品。在巩固传统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原药生产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逐渐形成自身特色产品。三、扩大对外合作。吸收行业富有经验的优秀人才,与国内外农化知名企业合作,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制剂加工中心。

  2017年7月8日,华星化工智能化制剂生产线开工建设,4个多月后竣工投产。该智能化制剂生产线设有4条草甘膦包装线,具有速度快、产能高、物耗低、易清洗、全智能等五大优点。在相同产能状况下,该智能生产线可使操作人员缩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最终华星化工与四川福华通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通过一系列措施,华星化工升级改造完成的6个原药产品,100多个制剂品种,远销加拿大、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和印尼等43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贸易额超3亿元。

  谋发展:向产业深度要效益

  2017年,华星化工通过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托普科技洽谈合资建设2.4万吨/年特种羧酸酯项目(一期),并将南工大与托普的中试装置整体搬迁至华星化工园区内,使其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得以有效放大,并实现工业化。同时,他们聘请了全国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领域的10多名知名专家担任企业顾问,为企业长远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不断完善现有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向产业深度要效益。

  2017年全年,华星化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062万元,实现毛利17068万元,超额实现利润目标,企业生产经营趋势向好。随着农药市场的深刻变化,农药价格大幅上涨,华星化工的很多产品一货难求,即便将上亿元环保治理成本算进去,仍然盈利。

  “这是改革带来的红利,并且还将持续下去。”颜泽彬坚定地说,“未来,我们将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利税3亿元,并重返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新时代的绿色企业。”

  □本报记者 王玉东 实习记者 刘轶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杀虫 处理 杀螟丹 生产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