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创新是建设一座城池


□本报记者肖立

格局之争

创新与其说是产品之争、资源之争、标准之争,不如说是企业的格局之争。格局包括一家企业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记者观察到,在创新浪潮之中,企业表现不同,格局也有高下之别。

企业的发展总会有局限,只有站得高、看得远,对机遇抓得准才能构建出更大的格局。在创新浪潮之中,有无数的企业力争上游。但事实是,有部分企业能够生存,少数企业能成长起来,成为标志性的企业则是寥若星辰。

像K+S这样标志性企业的创新之路,将成为肥料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

近三年,中国肥料企业苦苦探索以求突破产业发展困局,肥料产业链的新产品、新理念、新营销不断出现,企业创新已成新浪潮。今年3月下旬,由《农资导报》主导的中国中微量元素及肥料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与会专家提出中微量元素将是继氮磷钾之后化肥行业的新热点,深圳德钾盐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郭延亮博士更是明确提出:“镁,一定会成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种营养元素。中国农业对镁肥的需求会快速增长赶上欧洲,以目前土壤情况估算,年需要量在200万吨(以硫酸镁计)。”

深圳德钾盐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K+S)对镁肥产业的规划布局稳步推进,很像是在建设一座崭新的城池。去年9月,德国钾盐集团(K+S)在中国的两项业务布局陆续公布,一是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成立国际镁营养研究所(IMI),二是收购葫芦岛镁宝肥业有限公司,两项业务表明K+S将对镁肥的研究和生产重点移师中国。这个镁肥产业格局在随后的7个月里逐步显山露水,为业界所关注。在与郭延亮博士交流的过程中,记者不断地被他执着的追求、宏大的构想、细致的运作所打动。

兄弟三人藉学识确定领域

建一座城池,首先要选准一块地;肥料创新,需要找准一个领域。这里面有一个三兄弟的故事。三人都师从国际著名植物营养学家H. Marschner教授,大师兄Ismail Cakmak(图中)是土耳其Sabanci大学的植物营养学教授,是全球镁营养机理研究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二师兄张福锁(图右)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施增效专家组组长;三师弟是郭延亮博士(图左),他将镁肥生产布局与市场开发作为重点,被肥料界普遍关注。

共同的师承,决定了他们的工作从基础理论研究起步。镁是人体和植物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之一,重要性与钙不相上下;镁最好的食物来源是绿叶蔬菜,谷物也含有大量镁;镁还是构成植物体内叶绿素的主要成分之一,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镁又是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活化剂,能促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镁离子能激发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葡萄糖激酶、果糖激酶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活性,也是DNA聚合酶的活化剂,能促进DNA的合成;镁还与脂肪代谢有关,加速脂肪酸的合成。

由张福锁领导的国际镁营养研究所设在福建农林大学,成立至今的十个月里,大学和K+S共同投资建设了办公室和实验室,组织全国十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形成镁协作网,目前已经有几十名老师和研究生参与了研究所的工作。他们收集了大量镁在植物营养方面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并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他们计划首先在全球知名的植物营养刊物上出版专集,然后再推出相关的学术著作;还要邀请全球最知名的植物营养专家,成立学术委员会,专注于镁在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

收购镁宝凭资源完成跨越

K+S多年的经营轨迹令人称道,其在氮、磷、钾各元素肥料间的进退、取舍堪称经典,在对镁肥的布局上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优势,而经营的跨跃具有革命性。

在全球氮肥、特种肥供应不足时,他们大手笔并购了氮肥、复合肥、特种肥产能,并且以出色的经营能力,在不同的肥料品种中培育出一流的品牌,例如“狮马”牌氮肥、复合肥,“恩泰克”稳定性长效氮肥、复合肥以及“康朴”特种肥料等,都是全球知名的品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钾肥 微量元素 氮肥 种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