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白清荣
一年之计在于春。记者日前走访山西北部地区的农资流通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和经销商时发现,他们围绕春耕化肥市场集体发力,各出高招,有不少新看点。
企业:分享“蛋糕”各有高招
在晋北的朔州市,全市每年化肥用量大约15万吨,化肥流通企业有60多家,其中国有的3家。
“农资市场放开后,一夜之间出现不少新的经营企业。现在,国有和民营农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以前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了。”山西农资集团朔州分公司马占荣介绍说,就拿乡村经销网点说吧,过去一个村有一个经销点,现在少则一二个,多则四五个。市场空间是一定的,靠的是实力、化肥品种和服务。今年,朔州分公司实行“粮肥换购”营销模式,效果很好。
朔州兴雁农资采供站总经理石伟介绍,他所在的农资采供站距离山西农资集团朔州分公司不足百米,是一家有规模的民营化肥经营企业,他选择了厂家经营代表或者区域经理为乡村代销点进行业务培训的模式,同时对原有的经营网点重新科学布局。目前,该公司发展连锁配送网点120个,规范和完善具备较强营销和吞吐功能的配送中心5个,做到了县、镇有网,村有直销点。同时还派出化肥经销人员150人,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将化肥送到农民家门口。
“现在靠赊销的办法把购进的化肥全部出售了,但肥款拖欠比较厉害,好在做的年头长,信誉还行。”位于原平市的山西利民种业化肥事业部经理贾春刚告诉记者,今年他购进复合肥1200多吨,磷肥、碳铵、尿素500多吨,已经全部销售完毕,本来还想再购进一些,但资金成了问题,光肥款拖欠就达200多万元,只能等到年底农民有了收成后再说了。
政府:整治市场力度超常
“假冒伪劣化肥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
价格便宜、宣传噱头吸引人,尤其是摸准了农民图省钱的心理,在偏远地带实行送货上门。”朔州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坦言,在目前化肥品牌多、经销商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劣质、假冒、不达标的肥料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化肥市场的有序运行。最近,山西省对一些地区生产经销企业80个批次的化肥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合格60个批次,抽样合格率为75%。对此,山西省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检查频次超出往年。
“刚刚送走质监局的同志,工商部门的又来了,在乡村也经常碰到这些执法部门在市场上巡查监管,检查力度比往年大,频次也比以往多,这对正规的农资流通企业来说是件好事。”石伟表示,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扰乱市场,让遵纪守法的正规经营者感到无所适从。
目前,朔州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采取联合执法的办法,净化农资市场。如朔州市质监局针对复混肥、磷肥、钾肥、农药等重点产品,重点查处有效含量不足、虚假标识、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利剑”行动,要求农资经销企业全面落
实质量主体责任,严格把好农资进货关。
农民:买肥用肥反复掂量
“如今化肥品种多,价格也高低不一,
像传统的老四样碳铵、尿素、二铵、磷肥,农民根本不愿意提早储存,有的在等化肥跌价,有的明天播种今天才来买肥,就图一个‘新鲜’,这化肥的生意可难做了。”朔城区沙塄河乡东关井村的农资代理员常亮说,去年农民早买一袋尿素比后买多花2元,感到亏大了,今年就等播种时再买化肥;有的农民认为“新鲜”化肥肥效大,积压货多少钱都不愿意买。
记者在走访晋北化肥市场过程中,感觉农民的用肥观念正悄然改变,对化肥经销商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品位”,自己对选肥、购肥也更加理性和注重质量,反复掂量种地成本。而对于化肥经销商来说,上要面对化肥厂家价格变数,下要适应农民的价格压力和服务苛求,中间还要应对市场上一些假冒伪劣农资的“搅合”,今年做起生意来着实有点难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4-05-16/298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