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绿源张胜伟: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创新已成为当前肥料行业的发展主题,每一家有远见的肥料企业都在思考和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在这场创新大潮中,绿源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走到了风口浪尖。作为一家老牌肥料企业,绿源公司对宏观环境如何判断?在创新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为未来制定了哪些规划?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张胜伟。

  《农资导报》:2013年肥料行业经历了困难的一年,您认为2014年经济形势会好转吗?

  张胜伟:去年经济形势低迷,除了一些垄断性或者资产质量比较好的企业还能赚钱之外,包括肥料在内的很多领域都出现了行业性亏损。对于大多数肥料企业来说,大家都在挣扎,在挣扎中等待经济形势好转。

  从目前的情况看,2014年的经济形势将更加艰难。从国内形势讲,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肥料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技术落后、装备落后、质量落后的严峻形势,转型也迫在眉睫。从国际形势讲,今年美国正式开始缩减QE(量化宽松政策),这意味着国际货币流动性减弱,带来的后果是国际贸易量收紧。

  从2013年底开始,受美国这一因素影响,包括巴西、委内瑞拉等在内的一些新兴国家,由于工业基础不牢固,在没有把握住国际贸易脉搏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得很厉害。如果中国经济结构不作出调整,这种影响也可能蔓延到中国,人民币也将贬值,届时国内热钱会逐步流出。当大面积热钱流出后,国内货币流动性就会减弱,经济发展速度势必放缓。

  《农资导报》:在这种经济环境中,您认为肥料企业应该怎么办?

  张胜伟:创新是唯一出路。问题是现在行业内多数创新都是在做表面文章,本质上的创新还很欠缺。

  《农资导报》:怎样才能做到本质上的创新?

  张胜伟:我认为,肥料企业的创新包含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产品创新。现阶段的一些产品创新还仅仅停留在表面,炒概念的多,有科技含量的少。真正的产品创新需要科研部门和企业摈弃浮躁的心态潜心研究,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企业不愿意思考,或者是没有机会思考,因此产品创新走不远,也走不深。下一步,随着土地集约化进一步推进,如何适应新的种植模式进行产品创新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管理创新。现在企业的经营正在走向两个极端,大企业靠资源和资本拼成本,小企业靠造假浑水摸鱼。这带来的结果是所有企业都去拼设备、拼产能,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企业管理者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与其在项目投资中浪费资源、增加行业压力,不如和其他企业建立联盟,在产品和品牌上互补。化肥项目的投资数额巨大,如果企业间能形成这种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仅能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也能提高整个社会产能的利用率。

  第三个层面是营销模式创新。现在很多化肥企业在营销模式上已经滞后于行业发展进程,必须改革。过去厂家卖产品就是业务员到市场找各级代理商,现在营销模式要逐步向两头走:一头是大经销商。对厂家来说在流通领域找到好的合作伙伴依然很重要,在很多市场当地流通企业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资源。另一头是终端用户。随着土地集约化的推进,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细分,企业需要靠新产品、新服务来抓住终端用户。

  第四个层面是体制创新。现阶段很多企业都追求大而全或者小而全,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特色。要建设有特色的企业就要从体制创新入手,在宏观上去控制行业总规模,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这方面的创新,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通过市场不断重组,这种体制创新的观念会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

  《农资导报》:这两年,绿源公司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

  张胜伟:这两年,我们先后与山东省农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对产品结构逐步进行调整,在立足硫酸钾型复合肥特色的基础上,新产品每年以10%的比例增长。目前,硫基缓控释肥、双氮增效平衡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新产品都已投放市场,产品由最初的3个品种增加到30多个。

  与业内企业的合作已见成效。去年,绿源公司和中盐红四方开展生产合作,在生产设备和销售渠道上实现了互补,也获得了双赢。绿源公司与倍丰公司等流通企业的渠道合作也即将开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营销 土地 品种
下一篇 :心态要开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