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杨千里水稻施肥法”诞生记


□高风刘法安

杨千里,一位来自广东潮汕地区年轻帅气的芭田区域经理。自他加入芭田大家庭的那一刻起,就深刻体会到了芭田全员创新的激情。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在芭田的大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1年初,杨千里被分到广东客家片区。客家片区地处山区,相对比较贫困,农民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大多都是散户,用肥量较少。这里的农民最关注的是肥效,但是对成本又“斤斤计较”,市场主流产品都是BB肥等比较低端的水稻专用肥。再加上水稻种植水肥容易流失,长效缓释肥、灌溉肥等新型肥料的推广难度可想而知。

据杨千里介绍,2011年以前,芭田和其他厂家都没有针对水稻的长效肥料销售。“长效、省工、省钱、增产,正是芭田长效肥的优点,这不正是农民所需要的吗?”于是,杨千里便开始了长达3年的试验和创新实践。

2011年,杨千里第一次尝试将缓释肥推广到水稻上,并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芭田缓释肥的施肥方法:开始是一亩一包长效肥做底肥,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间不施肥,待水稻抽穗时,跟施其他肥的水稻对比,叶子发黄,长势也不够快,令人担忧。但是到后期分蘖时,施用其他肥料的有效分蘖比较少,10个有3~4个是无效的,反而长效肥分蘖较多,芭田长效肥的效果初显。这一效果不仅得到农民的认可,也让杨千里有了安慰和更多信心,坚定了他继续创新改进的决心。但是,当年水稻亩产量在1000~1100斤,与往年产量持平,试验无显著成果,长效肥销量无大的起色。对此,杨千里并没有灰心,决定改良方法,再次进行尝试。

2012年,针对水稻后期抽穗长势不够快的情况,杨千里制定了分两次施肥的方案,并在山地田(沙地田)与平地田(厚土田)分别进行了大田试验:一包长效肥分两次使用,第一次底肥施50~60斤,水稻返青时,追施20斤长效肥和10斤尿素。尿素根据土壤肥沃的程度施用,土肥容易流失沙地和山坡地,杨千里建议农户追施尿素。这一小小改变,立即解决了抽穗期长势不够快的问题。整个生长期,水稻长势良好,深得农户夸赞。当年亩产量普遍在1200斤左右,个别农户一亩地达到1300斤,增产平均在150斤/亩。杨千里也因此一举打开了长效肥在客家片区的销售局面,年销售量得到迅猛增长。

成功并不是谁比谁更聪明,而是不断坚持、不断创新的结果,杨千里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个浅显不过的道理。芭田公司为了表彰杨千里的创新精神,决定以其名字命名该创新成果,并由公司总裁黄培钊亲自给杨千里颁发了荣誉证书。从此,芭田公司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创新成果“杨千里水稻施肥法”诞生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施肥 尿素 分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