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韩喜民:爱创新的追梦人


    1994年,一位华东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怀揣梦想,从山西铝厂跨入临猗县化工总厂的大门。爱好技术钻研的他,从尿素操作工做起,从身边的小改小革出发,一步一步,直到肩负起公司总经理的重担。
    他,就是韩喜民。
    创新是一种爱好
    “这个小伙子怎么老不爱说话?”
    “今天不上班,怎么还在岗位上转悠?”
    “下班了,你怎么还不回家?”
    对于工友们的不解,刚到尿素车间上班的韩喜民总是一笑了之。他没用过多时间解释,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尽快把岗位操作原理搞清楚,把操作规程掌握好,把操作技能学到手,把岗位不安全、不环保、不经济的地方予以改善。
    “能学以致用是我最快乐的事情。如果能用自己所学知识在生产中解决哪怕是一个小问题,都比看几场电影、吃几顿美食要吸引人。”忆起当年的爱好,韩喜民如是说。
    “当时尿素车间一次二分塔、一分塔及主体合成塔检修,他是班长。从材料计划的审阅、准备,到拆塔、吊塔、清洗,再到最后的安装调试,他一直坚守现场,下塔入罐检查设备状况,在里面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当年同在尿素车间工作的薛晓宾,对工作执着的韩喜民印象深刻。
    “《小氮肥》《中氮肥》《大氮肥》《化肥设计》《煤化工》《化肥工业》等杂志和《中国化工报》,是我每年必订的。这些是我的精神食粮,是了解行业发展和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窗口。”韩喜民说,他的青年时代就是和这些“伙伴”一起度过的。
    正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学肯钻的干劲,使得韩喜民积攒了比同龄人更为厚重的实力。
    创新是一种习惯
    了解韩喜民的人,无不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折服。在担任总工办科员到主任乃至丰喜临猗公司总工程师的岁月中,创新成了他的工作习惯。在他的感召下,临猗公司技术创新氛围浓厚,硕果斐然。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先后完成多项设备和技术改造,年增效益1300余万元。其间,公司完成第三套尿素工程建设,彻底淘汰碳铵产品;完成尿素扩能工程建设,使合成氨年产量达30万吨、尿素年产量达52万吨;完成20万吨单醇项目一期和二期工程,使企业甲醇年产量达30万吨。由此,公司成为山西省最大的合成氨、尿素、甲醇生产企业。
    在他的主持下,12万吨合成氨系统首次成功应用双甲精制工艺,年增效益3000万元以上。该技术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相继建成200余套装置,为国家创效3亿元。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达立科公司合作,建成国内第一套年产5万吨大颗粒尿素工业化装置和年产15万吨装置。
    在他的推动下,公司在氮肥行业首次应用溴化锂制冷装置,年增合成氨产能1.5万吨,增效450万元;积极引进和使用变压吸附氢回收装置、DDS脱硫新技术、超重力脱硫技术等,实现了稳定生产、降低消耗。
    通过以上技术改造,公司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明显提升。而这一切,都与作为总设计师的韩喜民分不开。
    创新是一种品质
    2009年12月,韩喜民被提拔为阳煤丰喜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主管技术和工程建设工作。“技术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要在企业内形成人人爱创新、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的氛围。”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韩喜民上任伊始,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制度就得以建立。
   3年多来,阳煤丰喜共拿出近30万元对创新人员进行奖励。目前,自主创新、发明创造在企业蔚然成风。以专利技术为基础进行的100多项创新和改进,不仅为阳煤丰喜创造了多项国内和省内第一,使得装置产能得以提升,而且对我国煤化工生产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代表性成果有:完成氨醇优化与节能改造项目,使年尿素产量达到110万吨以上;世界首套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建成投运,该技术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首套完全国产化7万吨/年己二酸生产线投产。
    “通过不断技术创新,目前丰喜已初步实现了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走上了高效、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道路。企业只有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原创性技术开发,才能为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韩喜民对技术创新的解读匠心独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尿素 化肥 氮肥 技术改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