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青岛奥迪斯“这个靓套装”全新上市


    小麦的病虫害近几年发生比较重,无论是农民还是政府都比较重视,其中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小麦蚜虫又叫腻虫,种植小麦的地区常年造成危害,特别是肥水条件较好,生长旺盛的田块,危害较重。前期危害造成麦苗发黄,影响生长。后期危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发黄籽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结实,甚至枯死,造成减产。

    2、小麦全蚀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生危害重,传播速度快。受环境和品种的影响,发生程度和范围也有不同。一旦发生小麦则减产20%--30%,重病田减产过半甚至绝收,是小麦毁灭性病害,被称为小麦“癌症”

    3、小麦纹枯病是近十多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危害性较重的根部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茎基部的茎秆、叶鞘,可造成根茎基部及叶鞘提早干枯死亡,严重影响后期小麦灌浆,使灌浆不良、籽粒秕瘦,甚至不能结实而严重减产。 轻病株一般减产5-10%,重的减产20-40%,甚至形成白穗,颗粒无收。

    4、小麦赤霉病和黄化病是近两年发展起来,同样危害小麦生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病害。

目前防治小麦蚜虫及小麦病害上,农民还多以喷施杀虫及杀菌药剂为主。小麦主产区农民已经意识到小麦拌种的重要性,但市面上的小麦拌种剂多以毒死蜱、辛硫磷、甲基异柳磷为主。有部分厂家为了抢占小麦拌种市场,在没有经过严格、可靠性的研发试验的情况下,推出常规吡虫啉拌种剂。通过与相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探讨,吡虫啉拌种无论在使用剂量上和吡虫啉本身的助溶剂上要求都比较高,使用普通的吡虫啉拌种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很大,并且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也没有保证。海利尔研发中心在各类作物上进行的拌种试验完全验证以上结论,吡虫啉在适量浓度下,可有效提升植株体内保护酶系活力及根系活力,从而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活力;如吡虫啉用量过大,则会抑制植株体内保护酶系及根系活力,进而抑制植株生长,导致一系列药害症状:种子霉烂、种子不能萌芽、生长抑制、结实率及产量降低等等:

    吡虫啉拌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现有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拌种后对作物种子萌发影响较大,涉及发芽势、发芽率、出苗后长势等多个方面。

    海利尔研发中心以小麦为供试作物,验证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吡虫啉拌种小麦,在合适剂量下,播种后前4天对小麦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数和苗高均低于不拌种处理;四天后,拌种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差异,且拌种处理的小麦苗高且壮,叶宽而深绿,根系发达,优于不拌种处理;随后随着用药量的增倍,种子的发芽率略有下降。

总结现有试验结论,吡虫啉拌种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种子萌发前后体现为生长调节作用,种子萌发后则表现为刺激生长:

    每公斤麦种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克以下拌种,对种子萌发率无影响,作物出苗时间可能推迟1~2天,与对照相比,胚芽和胚芽鞘短而壮,根更短更浓密;初萌发叶片有效面积也明显低于对照。如每公斤麦种吡虫啉拌种量过4克,则可明显降低种子萌发率。

经吡虫啉处理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且叶片浓绿,须根更长、更多,显著促进分蘖。

通过分析吡虫啉拌种对作物种子萌发影响,如使用得当,吡虫啉拌种对提升作物产量意义重大:

    在生长调节阶段,吡虫啉拌种后致使作物萌发后根系发达,直接提升植株对水分及无机物的吸收能力;植株叶片有效面积降低,可降低蒸腾,减少植株对水分的消耗。即吡虫啉拌种后不仅可提升植株抗旱能力,更直接加强植株营养状况,有利于植株后期生长、发育,为作物高产奠定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拌种 小麦 种子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