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肥料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本报记者 吴俊生

一名工作人员将一小包肥料倒进量筒,浸水后的化肥随即开始徐徐膨胀,最终像一团果冻一样悬浮在量筒内。这是记者日前在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看到的新奇一幕,工作人员展示的正是他们创制的肥料控失技术。

从常见的缓释、控释到全新的控失,这一过程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正当记者参不透其中玄机时,帝元生物总经理王永国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普通肥料遇水变成豆浆,控失肥料遇水变成果冻,这表明控失技术大大降低了肥料的流动性,从而减少了养分流失,并由此在植物根际形成一个养分库,作物生长需要营养时就可随需随取。“这也是鉴别控失肥真伪的简便方法。”

近些年来,因化肥过度使用和氮磷大量流失而引发的生态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提高肥料利用率遂成为肥料创新的主攻方向,各种缓释、控释、控失技术均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研究的。“但与侧重于控制养分释放速率的传统技术思路不同,控失肥则是着眼于控制肥料流失,通过减少流失一举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双重目的。”王永国说,控失肥是一项中国原创性技术,它的原创性在于独树一帜地从肥料的环境效应来寻找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新路径。

王永国认为,任何原创性的技术创新都要经过有效性、安全性和合法性的三重检验,最终才能走进市场,进行普及应用。据了解,自上个世纪末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为治理巢湖蓝藻暴发和面源污染而推出肥料控失技术以来,通过多年院企合作和摸索,这一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正待大面积推广。

在技术有效性方面,多年试验示范表明,控失技术在实践中发挥出三大明显作用:大田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满足了农业丰产、农民增收的需要;减少了养分流失和化肥用量,达到了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目的;降低了污染,实现了减轻面源污染的初衷。据介绍,相关科研机构曾经借助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大气监测设备对控失肥的环境效应进行评估,报告结果得到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领导的赞赏和首肯。

而在技术安全性方面,王永国称,控失肥经过了苛刻的毒理试验,在植物和动物上的实验结果均表明控失技术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加科学、严谨,相关科研院所在指定动物样本时选用了动物线虫的生殖毒性验证。

在新型肥料的大花园中,控失技术如同一朵奇葩正引来越来越多行业人士的关注。据了解,作为对这项原创性成果的肯定,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控失肥地方性标准,预计近期就将发布。王永国说,由企业标准向地方标准的跃升,一方面意味着控失肥的生产有了更加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控失技术从此拥有了合法的身份,未来无疑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果冻 成熟期 大田作物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