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靠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在当今中国化肥行业,有这样一批极具创新潜力的企业,它们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勇于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在行业中的开创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为探寻史丹利的成功秘诀,本报记者近日与该公司总经理高进华进行了对话,听他讲述了史丹利创新与发展的故事。
  《农资导报》:作为国内复合肥行业的领军企业,史丹利在技术创新上做了哪些工作?
  高进华:在这方面,我们重点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肥料生产和农业应用中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民所用的肥料和施肥方式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不断损害着土地的肥力,限制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为此,本世纪初,史丹利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建成了第一条尿基高塔复合肥生产线,为复合肥生产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利用该技术生产的肥料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化肥面源污染。农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同等养分的常规化肥相比,这种肥料可使农作物增产5.9%~16.7%,效益显著。
  但是第一代高塔复合肥并非完美,仍然存在着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无法保证稳定生产和缩二脲超标造成农业生产危害等问题。所以,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05年,史丹利投资1.8亿元兴建了年产80万吨第二代双塔复合肥生产线,针对产品生产和农业应用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经国家相关权威部门检测,利用该装置生产出的产品,各项指标均满足《复混(合)肥料》质量标准要求,与上一代高塔装置相比,不但产品缩二脲含量降低了20%~30%,而且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仍能保持连续稳定生产。
  此外,在高塔肥领域还存在着另一个技术难题,便是无法使磷、钾含量提高,无法满足作物生长后期对磷钾的高需求。为此,史丹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举攻克了高塔造粒含氮高、磷钾含量低的难题,研发出54%的高含量复合肥,使氮、磷、钾养分均衡分布,成为国内高端肥料的标志性产品,将高塔造肥技术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农资导报》:在管理创新上,史丹利又是如何做的?
  高进华:企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大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小到员工的日常生活,既要有宏观的全局把控,也要有微观的细节处理。为此,我们在管理创新上重点考虑的是如何突出它的保障作用,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史丹利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创新步伐,截至目前已相继建设了包括史丹利平原公司和史丹利贵港公司在内的5条高塔生产线,另外在河南、湖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子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区建立了以县级为单位的2000个销售网点,除国内市场外,产品还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塔复合肥生产基地。面对如此庞大的生产规模,我们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向科学管理要出路、要点子。2010年,史丹利引进国际先进的ERP信息化管理程序,组建了一流的信息化中心,实现了高效、科学化管理。先进的生产管理支撑起了史丹利巨大的生产规模,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管理不仅是保障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关键,更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关键。史丹利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不断深化设备管理改革创新,建立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设备管理体系,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及先进技术,扎实开展设备管理基础工作,确保了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科学的管理让史丹利成为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发展壮大的优良平台。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尤其鼓励员工对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不断完善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史丹利还与国内外权威科研机构合作,先后组建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山东省高效复合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让创新人才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让创新意识充分生长,让创新成果迅速转化,最终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质量标准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