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生意从赔本开始


□本报记者 董小雷

滨海特色的茅草屋,以特殊的灯光效果模拟成蔚蓝大海的地台,浓缩了中国传统庭院特色的喷泉,漂浮在喷泉池中宽逾半米的产自渤海湾的巨大海带———在今年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展览会上,烟台嘉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号特展展位独具匠心的设计吸引了众多国外客商的目光。

三天的展会很快结束了,烟台嘉特收货颇丰: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与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订单较上年翻了一番还多。很多国内参展商和客户感到纳闷:是什么原因让一两年以前还默默无闻的烟台嘉特强势崛起、一鸣惊人?该公司董事长周祖华为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看准机会但赔光老本

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直从事港口设备制造的周祖华在饭桌上认识了几位中国科学院的专家。闲聊中,专家们提到了一种新型绿色肥料海藻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那时,周总做设备挣了些钱,正想投项目呢,于是当即拍板决定上海藻肥项目。2002年底,烟台嘉特成立。工厂设在了山东文登市海边,那里是周总的老家,盛产海藻肥的主要原料海带。

周总那时想得很简单,大不了赔个两三年。不曾想,这种看似前景广阔的新型肥料,险些让他血本无归!先期的征地、建厂房、购设备都不难,难就难在了生产工艺上。周总花钱买到的只是一个理论上的配方,离出成品还有很大的距离。那时国内的海藻肥研发刚刚起步,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最难的是市场推广,农民根本不知道海藻肥是什么东西,免费试用都要费掉相当的口舌。就这样,这种新型肥料让周总一赔就是六七年,把做设备挣的钱全搭进去不说,还跟朋友借了不少。

柳暗花明让产品升级

2007年9月,周总认识了留苏多年的董战博士。董博士对海藻肥有较深的研究,周总力邀其加盟,使公司的研发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产品品质也有了很大改善。加上国内其他海藻肥企业相继出现,海藻肥开始在国内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经历多年的艰苦推广,其独特性能也逐渐慢慢被经销商和农民所认知,烟台嘉特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

2010年,烟台嘉特的产品进入新疆市场。开始时市场推广进展缓慢,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烟台嘉特的海藻肥在新疆打开了市场。当时,一位种植大户的几百亩棉花因为冻害濒临绝收,有人向他推荐烟台嘉特的海藻生根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这位种植大户把1箱烟台嘉特海藻生根剂冲到了棉花地里。半个多月后,奇迹出现了,曾经半死不活的棉田重新焕发了生机,长势喜人。消息传开后,烟台嘉特的产品在新疆很快有了口碑,当年市场销售翻了几番。在北京顺义,不少种植草莓、蜜桃、西红柿的农民因为使用烟台嘉特海藻肥尝到了甜头,增产又增收。

十年一剑引资本追逐

因为掌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生产技术以及良好的经营发展势头,烟台嘉特逐渐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2011年1月,山东渤海实业集团入股,使烟台嘉特资金实力大增。2011年上半年,烟台嘉特投资近千万元,新建了1万多平米的有机肥、海藻肥包装车间,新上了4条自动化生产、包装线,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2011年3月,经过近两年的反复检测、检查,烟台嘉特海藻肥通过了国家环保部(OFDC)有机产品认证,从而占领了行业内产品品质的制高点;2011年5月,烟台嘉特又取得了国家商检总局出口植物源肥料的出口登记注册,成为山东新肥料出口的领军企业;2010、2011年,烟台嘉特连续两年实现了200%以上的增长速度。

“我们要坚持做中国海藻肥行业的领跑者。”说这句话的时候,周祖华的目光坚定而从容,“我们将努力把海藻肥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2012年,我们将在保持出口优势的同时,全面启动国内市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经销我们的产品,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能用上我们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海藻肥的推广使用,降低肥料、农药残留,改善农作物品质,让生活更美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藻 海带 冻害 进展缓慢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