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锐意创新的农药“长跑冠军”


□本报记者翁国娟

第一次接触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在2004年的夏季,主要是为了了解有关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事情。当时记者对新农公司的印象是:规模不大但独具特色,产品不多但优势明显,重视科技投入,环保和专利保护意识强。时隔4年,记者今天看到的新农,不但销售规模早已翻了几番,而且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公司在国内农药行业尤其是水稻杀虫剂领域还确立了龙头地位。

4年来,不断从新农传来好消息:2005年,新农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3000吨/年高质量毒死蜱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一批高毒农药转产和替代项目国债投资计划,继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年,新农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联合攻关水性化农药制剂(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项目之一)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对环境更为友好的30%毒死蜱水乳剂和40%毒死蜱微乳剂,并于2007年建成千吨级水性化制剂生产装置;2006年,新农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关键农药中间体———乙基氯化物工程化关键技术开发获得成功,并于2007年形成了30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工艺技术及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

一个注重科技创新的企业,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企业。新农公司的科技创新历程,可以用“厚积薄发、专心致志”来形容。新农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涉足农药新产品三唑啉(一种水稻杀虫剂)的研发,1992年该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后来三唑啉中试开发和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分别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此后,新农在技术上精益求精,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工艺,使产品质量和成本优势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目前该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0%,并成功打入了欧美等国际高端市场,迄今仍然是新农最重要的创利产品之一。

1993年,新农成为国家重点火炬项目高效广谱杀虫、杀螨剂毒死蜱中试开发和年产500吨毒死蜱项目的实施单位。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毒死蜱新工艺技术从初创逐渐走向成熟,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与国外产品形成了有力的竞争。近年来,新农通过与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密切合作,采用绿色化工技术对原有毒死蜱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使“三废”排放量大幅减少,目前该生产线的各项工艺指标和产品质量指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年来,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身边同行换了一拨又一拨,新农始终专注于农药化工领域的科技创新:对于自己看好的新产品,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不达目标不罢休;对于已经推出的新产品,则致力于做成精品。正是凭借执著的追求,新农硬是将三唑啉和毒死蜱这两个龙头产品从最初的小试成果做大到了产业化,并在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都居国内第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杀虫剂 水稻 农药制剂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