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农药企业期待清理政策“死角”


□本报记者翁国娟

2008年是“农药管理年”,农业部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农药登记的清理整顿措拖,如提高农药临时登记门槛、规范农药产品标签、取消农药商品名等,以彻底整治中国农药行业多年以来形成的企业队伍乱、产品名称乱、市场管理乱的“三大乱”现象。

新政策有的刚开始实施,有的实行已经半年多了,效果到底如何?记者近日走访了农药大省———浙江省部分农药企业,并了解到:多数农药企业认为,新政策的实施对于清除行业“三大乱”现象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产品名称趋于规范,产品数量大大减少,一些习惯于混水摸鱼的不法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好转。然而,企业同时提出,农药管理当中的办证周期过长、费用过高这两大问题依然突出,成为这次清理整顿的“死角”。

“农业主管部门在严格把好审批关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办证周期。”当地一家农药企业负责人说。

对于农药企业来说,能否如期拿到登记证,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能否正常进行。据了解,目前农药企业申请办理登记证时,一般是将有关材料备齐之后,先交到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经审核汇总后,一并递交到国家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室受理,其间还要涉及多个部门。一圈转下来,至少要3~6个月的时间。

“办证周期过长,给企业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边旧证已经失效,那边新证还没下来,搞得企业进退两难。”这位负责人无奈地说。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知道是由于农业管理部门拖延而造成证书失效,监管部门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不予追究。但由于现在登记证信息在网上是公开的,客户查询产品信息时看到登记证已失效,难免会心生疑虑,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推广。

登记费用过高是企业反映的第二大问题。“因登记所需一些数据必须委托农业部指定的农药检定所等单位进行检测,而有的农药检定所服务意识淡薄,收费标准高昂,办事效率低下。”杭州一农药企业负责登记证办理的业务主管说。

据了解,目前农药企业办理一个正式的农药登记证所耗费用往往高达上百万元,办理一个临时登记证也需花费几十万元。办证费用高的同时,主管部门的服务也难有保证。这位主管介绍说,在去年的办证过程中,就是因为农药检定所迟迟不能提供检测结果,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递交办证材料,从而延误了办证时间。这种事司空见惯。而农业主管部门对此也没有必要的约束手段和惩戒措施,所有的后果都由企业来承担。

高额的办证费用、繁琐的办证程序,不仅成为压在农药企业身上的沉重负担,也是众多农药企业宁可想尽办法办理临时登记证而不愿办理正式登记证的重要原因。

农药企业认为,农业主管部门应降低办证费用,简化办证程序,并鼓励农药企业科技创新。他们建议,对于一些复配制剂新产品,由于所用原药的毒理数据早就公开并已沿用多年,完全可以继续沿用,而不必重复检测。这样不仅提高了办证效率,也为企业减轻了经济负担。重复收费和高额收费非但无助于农业主管部门严把登记证发放关,反而挫伤了农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毕竟清理农药产品市场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优胜劣汰来促进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检测 数据 重复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