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中庸之道 平衡之本


□本报记者 郑红艳

无论何时见到李晓伟,他总是一脸真诚的笑,朴实、憨厚而且发自内心。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李晓伟在农资界领导人中算是年轻一代,然而他已有了13年的农资经营经历。13年,他一手打造的中衡肥业已由当时的启动资金1.5万元发展到身家2亿元;从单一的化肥经营发展成为集化肥生产、农资销售、农技推广、农化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性化肥企业;下辖9个销售分公司和2个复肥生产基地,具有年产30万吨“中衡”系列肥的生产规模。13年,走过的是岁月,收获的是人生。中衡肥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李晓伟把它归功于八个字:“中庸之道,平衡之本。”

中庸,让中衡肥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中庸之道,其核心就是中和。而要实现中和,就得让天地万物各得其所,达到与现实社会的契合,从而‘中正无偏爱,庸依万众心。’这就是和谐。而对于做农资经营来说,要达到和谐,就要坚持‘诚信、服务、创新、合作’八字方针。”李晓伟讲起他的生意经来头头是道。

1995年10月,李晓伟在富平供销社下属的一个农副产品公司工作,由于经营不善,公司需要进行改制。在这种情况下,李晓伟带领三个人,承包了一个经销部,当时公司仅给了1.5万元的积压商品作为流动资金。李晓伟感慨地说:“现实不容我有太多的考虑和迟疑,三个人商议之后,我们把那些商品低价处理,换回了1万元钱(一年后,李晓伟连本带息将这笔钱还给了供销社),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做什么呢?从农副产品经销开始吧,销售状况非常一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相邻的农资公司有许多农民在争相购买化肥。那时化肥还相当紧张,农民买肥难,而我在供销社上班时也经销过化肥,也算是自己比较熟悉的行当。对,就做这个!”就这样,李晓伟从此走上了化肥经销之路。

“由于当时流通渠道单一,农资公司和生产企业合作产生了巨大矛盾,一方面生产企业化肥积压,另一方面农资公司欠生产企业大量货款,原有的销售渠道裂变,合作陷入僵局。而正是这个局面,给了我们发展契机。”李晓伟描述着当时的情形。

“当时,刚刚起步的我们从生产企业拿货,直接微利卖给零售商,加快了货物流通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再加上比农资公司服务更周到,慢慢地,我们的销售量越来越大。当时生产企业也急需改变原来的销售渠道,而勤奋诚信的我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首选。诚信经营带来多方面的信任与支持,为公司赢得了一个和谐和快速成长的环境。”

2005年,李晓伟在认真分析自己实力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确立新的目标,即扩大销售区域、扩大生存空间、开发自主品牌。想到了就要做到,当年3月,“中衡”商标在所有的领域全部注册,陕西中衡肥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确定了以生产BB肥为主、兼顾流通的战略思想。

“近3年来,我们坚持走BB肥生产道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推出了控释型BB肥、生物+有机质型BB肥等一系列新产品,销量从当年的四五千吨提升到现在的3万余吨。我认为,一个公司要发展,战略定位必须准,不能有丝毫差错,就像一个人走路,只要方向正确,持之以恒,最终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李晓伟感慨地说。

这就是李晓伟的“中庸之道”,利人利己,顺势而为,找准自己的位置,营造一种由内而外的和谐。

平衡,让中衡肥业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无论做什么事,平衡了才最省力、省事,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李晓伟说,“中衡肥业的商标图案是两个相合的半圆,首先寓意勇攀高峰、争创第一,其次寓意阴阳平衡,象征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这也是我们的追求。”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衡肥业把BB肥作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生产基地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