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生物肥企面临“质优无市”之困


□本报记者 赵引德

最近,在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负责某品牌生物肥销售的区域经理曹国雷向记者反映:“目前的销售状况很不好,市场占有率相当低。”北京春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萧文琳也表示了同样的无奈:“生物肥销售状况较差,市场黯淡,很多经销商和农民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小量购进。可以说,目前生物肥还没有得到广大经销商和农民的认可。”

众所周知,由于生物肥安全、环保,具有多种优异功效,其市场曾被业界广泛看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传统化学肥料造成的生态危机已经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必须研究开发新的环保型肥料,才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国21世纪议程》和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都已把环境生物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以满足新形势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物肥在提供营养成分、处理废弃物等方面逐渐被业内人士视为最佳选择。然而,现在生物肥的市场情况却不容乐观,面临着“质优无市”的困惑。

据记者了解,在目前的国内市场,新型生物肥、绿色有机肥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而化肥占有率高达99%。据曹国雷介绍,黑龙江省有耕地1.34亿亩,按每亩施肥50千克标准计算,年需化肥约670万吨。但是,在这个需肥量很大的农业大省,生物有机肥却没有预见的市场占有率及充分的发展空间。这是为什么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贾树龙认为,生物肥虽然肥效持续时间长,但肥效发挥较慢,在生物生长季节,它的肥效显然不像化肥那样立竿见影,这是制约生物肥推广的最根本的原因。

河北香丰肥业公司总经理高慧丰分析,农民长期的用肥习惯和用肥结构意识是制约生物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化肥的兴起已有百年历史,一开始就凭借其突出的增产丰收的功效席卷中国农村大地,被广大农民接受和认可。多年来,什么季节使用何种化肥已根植于农民心中。目前生物肥企业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生物肥的认识还处于初级和肤浅阶段。因此,短时间内经销商和农民还不太接受生物肥,购买者也都普遍抱着小量购买、先试试看的心态。

他说,从整个生物肥的生产和销售来看,还没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一直在化肥的夹缝中求生存,存在着诸如厂家不多、品种单一、缺乏创新、宣传力度不够、市场推广不足等问题,导致了产品竞争力差、市场占有率低。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张树清博士认为,生物肥的作用和优点是毋庸置疑的。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成分,不但可以直接为植物提供养分,而且可以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营养物质转化。其丰富的有机质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提高化肥利用率,间接为作物提供养分等。生物肥中的有益微生物本身没有肥效,但在繁殖过程中向土壤分泌多种代谢产物,拮抗有害微生物,促进土壤中养分的转化,提高土壤养分。在实践过程中,生物肥可充分发挥其效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形成团粒结构,透气、保水、保肥,培育土壤肥力,产生生理活性物质,壮苗丰果,促进作物优质高产。因此,他表示:几十年来,化学肥料的施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并养活着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口,可谓功不可没。但因施用不当或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其负面作用已越来越突出,它不仅造成了土壤板结、土质改变、土壤的再生能力低下、农产品品质下降等影响,还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高产、高效、优质”的“两高一优”农业,是中国及世界大农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以生物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必将迎来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转变广大农民多年来的用肥结构和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发展和推广生物肥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要靠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生物肥企业普遍表达了早日走出“质优无市”之困的愿望。同时他们也表示,希望国家加大鼓励生产和使用生物肥政策的执行力度,以保证相关资金和技术支持落实到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化学肥料 团粒结构 转化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