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农资打假该怎样打


□李光昕

2007年全国共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9万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3亿元,无论是查处假劣农资违法案件的数量,还是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的金额,成效都明显好于2006年。然而,仅从数字上看假冒伪劣农资案件是减少了,但其仍有“野火烧不尽”之势。当前,春耕备耕在即,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我们很有必要思考:农资打假该如何打?

综合一些地方的打假实践,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要以规范严密、操作性强的制度措施来保证。

一是从源头抓起。在严格规范市场准入的同时,要着力查处生产环节,制造假冒伪劣农资的场所不可能“上天入地”,他们隐蔽在城乡的各个角落。为此,我们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要求,像查处“黑砖窑”那样进行排查,端其老窝,让造假者无藏身之地。

二是部门协同作战。农资打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目前的市场监管部门看,涉及打假的有农业、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能界定,细化操作规程,集中力量,加强农资的管理和对假农资的打击力度。

三是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在我国,涉及经济、刑事等的案件有许多都是通过群众举报查处的,农资打假也可采取群众举报的方式获取线索,要把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作为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造假者再隐蔽也逃不过群众的眼睛,对于假冒伪劣农资的生产和经销也应实行举报有奖制度,群众发动起来之时,便是造假现象绝迹之日。

四是推介品牌农资。在推进现代农资市场体系建设中,通过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大力宣传、树立一批讲信誉的农资企业和质量好的农资产品,让农民知名牌、用名牌,营造农资企业和经销商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

五是对造假者施重典。对制造假冒伪劣农资者查处不严也是假劣农资久打不绝的原因之一。美国、英国、荷兰等许多国家对造假者都有严厉的法律惩罚,美国对造假者给予经济处罚的同时,还处以刑罚。而在我国,各地对制假售假者往往给予经济处罚或以罚代惩,很少施以重典,致使形成了造假者“任你查,任你罚,换个地方还造假”的怪圈。

眼下,正值农民春耕备耕时节,农资的真假或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为此,农资打假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到除恶务尽,果真如此,农资市场才能得以净化,农民才能放心购买和使用农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市场准入 制假售假 农业生产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