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一大早,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桑家庄村菜农桑利滨拉着自己的一车黄瓜来到了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来到市场管理处,桑利滨拿出了一张IC卡,在信息机上一刷,自己的信息就录入了市场的管理系统;又拿出蔬菜样品对着二维码识别仪器上一扫,这批蔬菜的种植管理信息也录入了市场管理系统。“接下来就等检测了,一旦检测不过关,不仅这批菜不能卖,我的交易信誉也受影响。”桑利滨说。
“寿光人的目标是不种不合格的果菜,也不卖不合格的果菜。”寿光市农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近年来,寿光通过健全全程监测体系,完善全程追溯体系,实现了用‘两个全程’看好菜篮子。”
产业链条全覆盖,检测体系实现“全程监管”
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是亚洲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有“买全国、卖全国”之誉。
寿光市农业局和物流园联合组建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了检验大楼,引进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检验检测设备,配备具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80多台套,能够定量检测土、肥、药、水、气及蔬菜养分、重金属、“农残”等300多项指标。检测中心负责人国明倩介绍说:“为做好交易蔬菜的日常检测,我们对每个进园区交易的客商都办理了IC卡,将客户姓名、联系方式、产品产地、流通手续等都进行详细登记,对每批次蔬菜进行取样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追根溯源,并进行销毁。”
菜商纪振南从事蔬菜购销16年了,他说:“我每天都有十几批次的蔬菜进行交易,物流园都会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有农药残留,将冻结IC卡信息,停止交易。所以,我们自己都对蔬菜安全特别关心。”
批发市场如此,超市等销售终端更严格。3月12日下午,在寿光本土最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全福元生鲜冷链配送中心,总经理彭建军正在蔬菜检测室查看今天的检测样本,他说:“我们主要负责果菜冷藏、保鲜、分装、配送等服务,以及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检测。去年7月检验的一批小白菜和空心菜农药超标,大概200多公斤,我们立即进行了统一销毁,造成的损失由供应方和我们共同承担。”
据介绍,寿光把蔬菜质量安全作为关乎全产业链的核心问题,实现了“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到销售终端的检测体系全覆盖”。通过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在严控生产源头的同时,形成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以15处镇街区检测室为骨干、以600多处园区、企业、合作社、市场速测室、超市检测室为网络的蔬菜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实现了固定检测与流动检测、定样检测与抽样检测的有机结合。
现代科技为支撑,追溯体系实现“全程监控”
3月13日下午,菜农桑利滨卖完菜,回到自己的蔬菜大棚,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向记者演示了二维码的用处:“你看,这就是我家蔬菜大棚的身份证,用手机刷一下二维码,就能与终端服务器连接,接下来的施肥、用药等管理信息就被同步上传。这种贴了二维码的蔬菜不仅价格高,而且完全不愁销路。”
桑利滨所说的数据终端,是由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蔬菜安全可追溯生产监管平台。公司项目负责人林祥海介绍:“这套系统就是给蔬菜生产提供客观记录,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在蔬菜生产流通的每个环节形成特定的二维码,相当于给蔬菜贴了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查到包括蔬菜产地、生产流程等一系列信息,实现蔬菜安全全程可追溯。”
寿光市田园果蔬总经理李春香介绍,公司主要是发展订单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健全的定点蔬菜配送网络。“与中农立华的合作,正是在控制蔬菜安全方面找到了契合点,为蔬菜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开始有不少菜农不接受二维码技术,是在了解到有了它,自己的蔬菜就有了进入高端市场的资格,就能多卖钱后,才开始接受。加上这项技术操作简单,很快就推广开来。”李春香说。
除了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寿光还依托市农业信息网开发建设了蔬菜质量安全视频监控与信息管理平台,将全市“三品”蔬菜生产加工企业、超市、15处镇(街区)、蔬菜交易市场及蔬菜生产基地的613处蔬菜质量速测室全部纳入视频监控和检测信息采集范围,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对全市蔬菜质量安全的实时监控、统计、分析、预警与智能化管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6/2014-03-25/9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