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安全蔬菜 从绿色防控开始


 

  苏丹红鸭蛋、带花黄瓜、爆炸西瓜、毒豇豆、染色花椒……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众多消费者心惊胆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药残留过多。那么能否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让百姓吃上放心菜呢?

  今年年初,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联合荷兰科伯特生物在延庆县广积屯村开展了“设施蔬菜新型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综合管理体系”的试验,试图在生产全过程中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从根源上解决蔬果的安全问题。3月,以西红柿“仙客8号”为载体的试验正式开始,共分为3个处理组,两个试验组根据科伯特生物系统提供的方案进行不同浓度的处理,一个对照组则采用延庆地区常规的管理方法。大半年过去了,成果如何?7月17日,记者跟随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前去一探究竟。

  小改变大效用高效利用资源

  迎着明媚的阳光,踏着清晨的露水,记者来到了延庆县延庆镇广积屯村的北京茂源广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试验大棚内,乍眼一看,觉得并无多大改变。这个综合管理系统到底先进在哪里?疑惑间,在本次试验的负责人、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生物防治科尹哲的“点拨”下,才明白:一点点小改变竟能产生如此效应。

  “传统的悬挂是两头一绑,固定住就不能改变位置了。使用移动式的悬挂和固定夹,可以随着植物的长高长壮来进行位置的调整,给每一个植物充足的空间,尽情生长。”指着作物上一个塑料夹子,尹哲说,“传统的塑料绳只能用一次,但是新型的塑料夹可重复利用,低碳环保。”

  尹哲介绍,为了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植保站还对滴灌的位置进行了调整,由放在植物的内侧转移到外侧,管道可以根据植株的需要移动位置,浇水施肥更加精准,按时按量为植物提供适量的食物和水。据统计,截至7月9日,对照组总共浇水70500升,试验组只有27900升,节约大概60%的灌溉用水量。

  病虫害绿色防治市民吃上放心菜

  目前,许多“毒”蔬菜令人担忧,是因为化学农药残留过多,而化学农药的过多使用是为了病虫害的防治。如何达到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而防治病虫害的目标呢?北京市植保站用试验证明,绿色防治病虫害完全可以实现。

  在试验大棚外,记者看到大棚平时的通风位置多了一道细网,走近一瞧,发现上面有不少虫子的“残骸”,工作人员说这是防治害虫入侵的第一道“防火墙”,许多虫子被拦截在网外。进入大棚后,记者看到了西红柿的上方挂着一块块黄色和蓝色的板子,这不是装饰品,而是用来对大棚内的害虫数量进行监测,为害虫防治决策提供支持。此外,在该试验中,工作人员通过天敌的释放替代用于控制害虫的化学农药使用;为生病的植物请来“医生”坐诊,即引入欧洲的诊断经验和方法,使用生物制剂代替化学农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在提高了蔬菜的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除了病虫害防治,试验还尽可能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利用自然生物,形成一个小型的良性生态链。大棚内检测板下方,颜色丰富多彩,有翠绿的果子静静生长,有红绿相间的果子慢慢变色,还有正在盛开的花朵,花朵里面的几只蜜蜂正在欢快地采蜜。“不要小瞧了这些蜜蜂,它们至关重要。”工作人员说,“作物的授粉都是靠这些雄蜂来完成的,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激素点花,消除合成激素使用的同时,也为农民大大地减轻了工作负担。”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通过综合管理技术体系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60%。同时,种苗整齐、矮壮、叶片浓绿、根系发达,缓苗期明显缩短,田间死苗率大幅降低,单棚减少种苗及人工投入200元以上;其中镰刀菌引起的茎基腐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种苗最佳定植期可延长15天以上。如果每平方米产量按18公斤、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预计亩产可达1.2万公斤以上,投入产出比达1∶7.72,较常规1∶3.4提高120%以上。

  引进的不单是技术还有先进理念

  “遇到了病虫害,中国人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法是什么?”观摩会上,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周春江说,“是打农药,中国农民利用农药杀灭病虫害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习惯。但是生物的抗药性让杀灭害虫的农药只能不断升级、越来越毒,也导致我们的蔬菜也就越来越危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棚 种苗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