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党报三问蔬菜产业:如何让百姓吃得更放心?


 

  如何满足刚性增长的需求?

  单产年均提高1%,损耗率年均降低1%,10年后可增供应1.17亿吨

  中国人一年要吃多少菜?目前我国蔬菜人均占有量500公斤,这个数字还将被不断刷新。

  日前,来山东寿光参加菜博会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算了一笔账:“全国每年新增近1000万人口,这是硬需求;新增城镇人口1000万,人均蔬菜消费量大约增长15%。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9%计算,到2020年我国至少需要增加9740万吨蔬菜供应。”

  “应对蔬菜需求刚性增长,今后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提高单产、降低损耗,而不是扩大面积上。”叶贞琴说。

  这一看法在寿光得到了有力印证。该市农业局局长杨维田说:“寿光设施蔬菜近年来基本保持80万亩左右的规模,并没出现明显扩张趋势,这其中除了传统农业用地外,还有劳动力瓶颈的制约。我们的对策是通过标准园区打造,实现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杨维田所说的园区,在寿光分市、镇两级。市级规划建设了占地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了园区项目25个。镇级规划建设了126个占地300亩以上的封闭式蔬菜园区,总面积8.9万亩,集约化生产,封闭式管理。适度规模化,提高了产出率,保证了蔬菜供给。

  保供给一方面要提高产量,另一方面要降低损耗。寿光市商务局党组成员董俊涛介绍,目前我国冷链设施还很欠缺,田间预冷设施几乎没有,大部分蔬菜长途运输还是靠冰块降温保鲜等传统方式,运输损耗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我国的蔬菜腐损率20%―30%,与发达国家5%的水平差距较大。据专家测算,如果全国蔬菜单产年均提高1%、损耗率年均降低1%,在蔬菜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10年后可增加供应1.17亿吨,完全可满足需求的增加。”叶贞琴也极力呼吁。

  叶贞琴分析说,“中国的蔬菜保供给问题,重点在北方,难点在冬春季,关键在大中城市。要按照‘就近生产为主,优势区域调剂’的原则,在提升北方大中城市冬春蔬菜自给能力,确保市场均衡供应的同时,优势区域要进一步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不断提高蔬菜调出能力和均衡供应能力。”

  如何让百姓吃得更放心?

  加强市场无缝隙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安全系数

  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全国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96%以上。“但消费者仍然对剩下的4%耿耿于怀,遇上了就是100%”。叶贞琴说,“由于我国蔬菜生产中生态栽培技术普及率、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质量监管到位率仍然较低,必须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寿光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信俊仁平时最“威风”的工作,就是组织近20辆检测车、100多名专业检测人员在蔬菜生产村“拉网式”检测。

  这样大规模的检测在寿光已成常规。信俊仁说,一个种植周期内保证对全市14个镇街都检测一遍,让每个种菜户都难存侥幸。为保证蔬菜监管及时到位,寿光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农业行政执法队设到镇街一级,市财政每年安排用于检测的费用就达4000多万元。

  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各镇街检测室的流动检测车,各企业、基地、市场、超市的蔬菜质量检测室,形成了全覆盖的检测网络。“我们是每筐必检。”在寿光市燎原果菜专业合作社,公司检测员崔培垠说:“从公司出去的菜,没有我们的速测结果,就不能走后面的销售。”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了蔬菜安全系数。在寿光,蔬菜标准化生产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经三级农技推广体系,推广到每个园区和农户。寿光还制定实施了农业投入品登记备案制度,对进入寿光的农药、肥料产品一律进行审定登记备案,审定不合格或未备案产品一律禁止销售。

  “寿光的蔬菜品牌就是寿光人民的饭碗,谁砸了寿光蔬菜的品牌,我们就砸谁的饭碗!”市委书记孙明亮的这句话,广大菜农几乎无人不知,安全生产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农业部每年对全国30多个城市的农产品质量抽检中,寿光始终名列前茅。

  菜价如何更好平衡城乡两头?

  发展订单农业,平衡产销两端,加强信息监测发布,力防大起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检测 标准化生产 寿光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