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加快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是全球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谷类作物,居三大粮食(玉米、小麦、大米)之首,同时也是“饲料之王”和工业原料。

  作为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玉米播种面积、总产量、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均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玉米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保持了产需平衡的格局,但产量年际波动较大。从未来发展看,玉米将是我国需求增长最快、也将是增产潜力最大的粮食品种。抓好玉米生产,就抓住了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本期,我们就如何提高科技水平、挖掘玉米生产潜力、加快玉米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专访了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

  ――编者

  记者:国家高度重视玉米生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去年曾专门撰文《玉米论略》,其中提到,抓好玉米生产,就抓住了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您如何看待玉米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

  张世煌:这些年,我国农业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经基本解决了全体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玉米这种作物的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趋势在全世界也是如此。就拿2012年来说,我国玉米面积和总产量都居粮食作物的第一位,大约是5.24亿亩,5.89亿吨粮食总产量中,玉米有2.08亿吨,占了35%。现在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量,玉米都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而且单位面积的产量也超过了粮食作物的平均产量。

  记者:既然玉米的地位这么重要,怎样才能促进玉米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呢?

  张世煌:过去20多年,我国玉米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要进一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玉米生产的稳定性比较差,它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

  我们维持玉米稳定发展的总体思路,首先是要立足于国内的生产条件实现基本自给。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还有许多其他经济作物,在种植结构调整上是比较合理的,比较有利于增加科技的投入。第二,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那种低效率向高效率发展,通过这种转变来挖掘增产潜力。要逐步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这样玉米生产的潜力还可以更多地挖掘出来。第三,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专业化种植。再就是国家继续扶持玉米的生产。

  发展玉米生产的潜力是很大的。从技术上来说,第一,品种改良的潜力很大。我们历史上培育了很多的品种,大多是只适合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条件,而现在我们基本是机械化操作。第二,为了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保证玉米生产的连续稳定性,要兴修水利,解决干旱问题,增加玉米的抗灾减灾能力,并且要继续改造中低产田。第三,积极推进机械化。现在机械化耕地整地已基本普及,还有机械播种,精量点播,出苗后不用农民再去定苗、间苗,需要除草的时候喷洒除草剂,从整地到播种到植物保护全程机械化。第四,玉米收获以后加工、储存、运输过程损耗很大,大约占5%,如果能把产后的损失降低到2%,就相当于一年减少600~700万吨的损失。还有关键一点,就是政府要继续加强政策调控,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持续保障玉米稳步发展。

  记者:有这么一句话,叫“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您也曾说过,“谁控制了种子,谁就掌握了现代农业产业竞争的主动权”。但我们知道,玉米种业市场很大一部分优质资源被“洋种子”抢占了。您认为该如何面对这些汹涌而来的国际种业巨头?

  张世煌: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改革开放这个方向是对的,利大于弊。就拿玉米的洋种子来说,由于某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培育和推广了一些新的品种,实际上也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同时,他们带来的一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了我们种业的科技进步。实际上,洋种子的进入对我们的种子企业冲击的确很大。这两年,通过优胜劣汰、兼并重组,我国种子企业已经从8700家下降到6000多家。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控制着最尖端的技术,这好像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对我们的粮食安全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要知难而上,去迎接挑战,搞好我们的种业。

  记者:作为一名玉米育种专家,您觉得中国种业到底怎样做才能实现突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品种 种子 粮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