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茄子、白菜这些和百姓生活密切的蔬菜,却和农药一起度过“一生”: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等。记者近期追踪安徽部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后发现,3个流通环节的农残检测竟一路“绿灯”,对于蔬菜的农残检测,有关部门回应称既“管不住”又“管不全”。
●豆角被“喂”11种农药
“现在种菜不容易,三天两头要打药,基本上没有不打药的蔬菜。”正在给豆角打药的合肥菜农王明城说,这个月基本上是每天一打,不打药蔬菜就没有收成。
老王家种了3.5亩豆角,从4月初开始播种,现在即将下市。在不远处的沟塘边,记者仔细地数了数,他一共打了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等3大类11种农药。来自庐江的菜农章天保说,小白菜的病虫害太多,我们看到虫子哪能放心,基本上就是一天一打。“有时当天打药,第二天就采收。”他显得很无奈地说。和县菜农戴继霞说,这几天,她家的茄子叶子出现虫害,为了省事,她把农药经销商给4种农药混在一起一次性打完了。
超范围用药,菜农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一些菜农说,每次买回来的农药包装上,登记作物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种的菜。记者在王大爷打过豆角的包装上看到,登记作物为番茄、烟草、苹果树等,而戴大姐打过茄子的包装上,登记作物却是甘蓝、番茄、茶树等。合肥一唐姓菜农说,他家的豆角长虫子,农药经销商卖给他功卡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看过登记作物是棉花的包装后,他问卖药的,卖药的说这个可以随便用。“想当然”打药对菜农来说其实是无奈之举。戴继霞说:“如果没有病虫害,谁想打药?现在病虫害太厉害了,不打药蔬菜就要减产甚至亏本”。
●蔬菜安全难有保证
为了给茄子治虫害,前一日戴继霞将4种农药混着一次性打完了,3日早晨采收。然而,在她使用的联苯菊酯包装上,记者却看到,该药登记作物茶树、番茄的安全间隔期分别是7天、4天。这样一根超范围用药、又完全没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茄子,从田间到餐桌上,会有农残检测吗?记者试图通过全过程追踪得到答案。
菜农——产地批发市场:3日早晨4:30,戴继霞和丈夫到菜地里摘茄子;7:45,他们将几筐茄子装上拖拉机,拉到附近的卜集蔬菜批发市场,卖给了专跑马鞍山的商贩曹老板。这个环节没有农残检测!
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4日凌晨1:30,曹老板的一车茄子经过一路奔波,到达马鞍山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该市场是安徽省第二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没有农残检测!
销地批发市场——销地农贸市场:4日凌晨3:22,来自马鞍山香源农贸市场的摊贩吴老板,在曹老板处批发了25斤茄子;6:30,吴老板将批发来的菜送往香源农贸市场,开始零售。还是没有农残检测!
至此,菜农戴继霞的茄子,历时约30小时,经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销地农贸市场等3个环节,没有任何农残检测,“顺利”到达消费者餐桌上。
●“控农残”体系亟待建立
问题蔬菜的农残检测为何一路“绿灯”?对此,产地农业主管部门——和县农委蔬菜办公室主任柯能忠说,和县瓜菜种植面积达48万亩,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有的菜农掌握不住用药频次、剂量、安全间隔期,我们真的没办法管,既“抓不着”也“管不住”。
作为产地批发市场,卜集蔬菜批发市场每天的交易量约2000斤。“我们没有农残检测设备,县里面1年能过来检测1至2次就不错了。”该市场一位负责人说。
销地农业主管部门——马鞍山市农委副主任姚育东说,马鞍山市场上的蔬菜60%以上是外地菜,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市最大的批发市场,日均蔬菜交易量近1000吨,它每天抽检40个蔬菜样本,但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检测方式,即使抽检合格了,也代表不了整体蔬菜的安全性。销地农贸市场对安民市场的菜全部“放行”。“我们这里每天交易的蔬菜,90%是从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批发过来的。我听说他们对蔬菜农残检测很严,因此,我们对安民市场过来的菜都是不检测的。”香源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蔡福庭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6/2011-08-24/8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