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百姓关心的大事。
问题奶粉、健美猪等一系列涉及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国家高度重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等专项行动。为切实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整顿,使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标准逐步完善,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前不久,国家相关部门对我市开展食品安全整顿两年来的工作进行检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时下,我市又启动了食品安全“百日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了食品安全工作力度。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靠的是什么?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一组系列报道,向江城百姓展现两年来我市在食品安全整顿中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安玉江
细心的百姓会发现,近两年,在吉林市的媒体上每月都要刊载食品抽检结果。其实,这项在全国首创的食品质量月抽检制度,正是我市构建食品安全防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吉林市,食品安全早已成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列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三鹿奶粉事件后,市政府明确要求,由市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每个月对重点食品集中抽检一次,每次抽检的食品样品不少于30个,检测出来的问题食品查处率必须达到100%。于是,在市场上,人们每月都能看到,由市领导带队,市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畜牧等多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检查组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月抽检。相关部门会对随机抽取的食品样品中重金属、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非法添加剂等10多个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船营区的李大爷说,他非常关注报纸上公布的食品月抽检结果,看到那些被查出的有问题食品,他就告诉家里人不要去买。他说:“有政府替我们把关,我们吃得放心。”
作为吉林市一项食品安全监管的品牌活动,两年来,吉林市已组织实施食品质量月抽检24次,布点136个,检验重点食品样品758批次,检测出不合格样品103个,占抽检样品总数的13.6%。市食安委办公室依据检测结果及时组织各类专项整治。可以说,吉林市的食品质量月抽检制度,增强了食品安全打假治劣的针对性,给违法生产经营者以震慑。消费者也知道安全食品上哪买,依法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为了抓实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两年来,我市先后5次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文件行文安排部署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紧急调度会议18次,研究部署工作40项,研究食品安全整顿、食品安全大检查、问题乳品查处、食品安全月抽检、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秩序整顿、餐具消毒企业整顿、建筑工地食堂整顿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24项。
吉林市人大也连续两年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列入督察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项目,对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提出改进意见21条。
在食品安全整顿中,吉林市以建机制、抓规范、保安全、促发展为重点,探索并建立了政府监管、群防群治、联合执法、综合协调等工作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已初步形成。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形成。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深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各环节发挥着重要的“把关”作用。
吉林市成立了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委员会,印发了《吉林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还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家资源库。全市现有风险监测检验人员50人,并聘请了各类食品相关资质人员20人,按照所从事的专业、职称进行了分工。两年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培训食品企业第一责任人及从业人员共计15000余人次,提高了企业第一责任人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及风险责任意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6/2011-08-24/8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