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百名学者联名建议撤销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


  涂巨民教授1994年开始转基因水稻研究。2004年,涂巨民成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教授。

  他埋头苦干15年,研究出两个成果: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杂交种“Bt汕优63”,去年11月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安全认证证书,这也是中国首次颁发转基因水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两个水稻品种特点,是特别能抗螟虫。而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是将其他植物中的抗虫基因,植入水稻品种中。

  而抗虫基因对人体和其他动物是否有害,也是争议焦点。

  他认为,发展转基因水稻,一方面基于减少农药使用,更是基于国际上日益激烈的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争夺战。以大豆为例,转基因大豆成本低,价格也低,国内加工大豆企业,大量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轻松占领市场。而大米在美国国内市场潜力不大,因此,转基因水稻技术美国尚未领先世界。

  对于转基因水稻污染原生水稻基因问题,涂教授认为,转基因水稻可限制产地。

  至于舆论对转基因水稻的普遍质疑,涂教授认为,农业部做法确有欠妥之处。

  “农业部做法客观上会让人觉得是‘偷偷摸摸’的。”

  转安委安全认证去年8月份结束,农业部隔了好几个月后才在网站公布消息。

  “外界对此的感觉是我们心虚似的。”涂教授说,“公众对此应该有知情权。”他还认为,我们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科普宣传,做得很不够。

  >>声援

  委员联名提案转基因水稻暂缓商品化

  百名学者声音,获得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呼应。

  3月9日公开报道称,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汪苹等4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疾呼“目前还没有足够科学手段去评估其风险,应暂缓转基因水稻商品化”。

  这份提案的内容,跟百名学者的建议一致。

  >>回应1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彭于发

  是专家共识而非投票决定

  对于转基因认证信息公众知情权的问题,昨天,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彭于发。

  为什么转安委认证结束几个月后,农业部才对外公布消息呢?

  他说,因为转安委认证后必须由农业部来颁发证书,文件一级级传递,最后要11个部委召开联合会议审议,“国际惯例约需90天,两个月已算迅速。”

  转安委成员是否大都是转基因类学者呢?

  彭于发说,当时参与认证委员有74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卫生部、环保部、农业部,有医疗专家、生态安全专家、教育专家、环保专家等。

  对于认证方式,他说,“专家达成共识,而非投票决定。”

  转基因标识未进入立法程序

  对于公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彭于发说并未进入立法程序。

  早在2006年左右,棉花、木瓜、西红柿转基因产品也通过安全认证,当时根本没人注意到。这次主要因为水稻是主粮。

  “转基因大米都还没生产出来,时机成熟了,我们会以专家身份向农业部建言,请相关部门立法,规定转基因食品须向公众明示。”彭于发说。

  >>回应2

  农业部:认证,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昨天,记者联系农业部科技司司长白金明时他说,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昨天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详细答复了记者关于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的问题。

  危朝安说,发放安全证书,是对科学家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评价与肯定,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进行比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更加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审核,方可进行商业化生产。

  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昉教授在前天称,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预计3至5年内上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大豆 种子 苏铁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