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立法能否让百姓吃上“放心饭”


  食品小作坊,不能放任不管

  我国目前约有50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与西方国家以大食品企业为主的情形不同,我国成规模的企业仅15万家左右,大多数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

  对于这些食品小作坊,监管难度不言而喻:一方面是生产者分散于城乡广大地区,流动性、隐蔽性很大,不易监管;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感觉监管成本过高。种种原因,导致食品小作坊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群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2006年食品小作坊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0.4%;截至2007年6月底,取缔了5631家、强制停产8814家。

  针对食品小作坊多的“国情”,食品安全法草案初审稿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但生产者生产在本乡(镇)行政区域内销售的食品,不需要获得食品生产的许可。

  上述规定的弊端明显——县级以下城镇和农村的小企业、小作坊正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多发地。为此,有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一些地方都明确提出,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安全监管相对薄弱,虽然不可能都实施许可制度,但也绝不能放任不管。

  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吸取了分级管理的立法思路,参照现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授权地方人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办法。

  专家表示,这一规定既考虑了我国食品安全立法的社会效益,又考虑了实施这一法律制度的社会成本,是比较稳妥的。

  强化企业责任,严惩违法行为

  毫无疑问,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食品安全立法中,许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明确提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不仅应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应承担社会责任。”

  根据这一立法思想,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大大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与此相应,法律草案还确立了一系列制度,把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责任一一落到实处:

  ——明确实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通过完善准入制度、提高市场门槛,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最终达到将那些缺少安全信用的企业驱逐出市场的目的。

  ——建立索票索证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追查到底。

  ——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防止不安全的食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销售,成为食品安全的隐患……

  保障食品安全,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另一方面还必须严惩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违法行为。与现行相关法律相比,草案明显加大对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明确规定可追究刑事责任。草案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大幅提高罚款标准。草案规定,违法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生产经营含有国家明令禁用物质的食品等,尚不构成犯罪的,没收违法所得外,处以最高多达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并吊销其许可证。现行相关法律中的最高罚额只有违法所得的5倍。

  ——引入从业人员的禁止制度。草案规定,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企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明确规定赔偿标准。草案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食品经营者以假充真或者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赔偿消费者损失外,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专家认为,食品安全法草案既重视建立一系列新的制度,又严惩违法犯罪行为,有助于规范、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重质量、重安全、重信誉、重自律,进而形成确保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记者邹声文、周婷玉、张景勇、田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清理 黄花菜 干菜 残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