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药信息

影响农药零增长因素 减量降害“控药”重点


除草剂10.1万吨,占农药总量的32.4%。2013年农药使用量超过1万吨的省份有16个,用药量在24万吨左右,占全国农药总用量的75%以上。山东、黑龙江、云南、四川、河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等前十位的省(自治区)用药量为19万吨,是全国农药总用量的六成。

 因素五:管理薄弱,农药生产经营秩序混乱

因农药的特殊性,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农药管理法规,法国1905年制定的《农药管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农药管理的专门法规,标志着世界农药管理法制化的开始。随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也相继制定了农药管理法。美国制定的《联邦杀虫剂、杀菌刺和杀鼠剂法》,简称《农药法》,至今已进行了10多次修改,且不断完善。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都对农药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技术规程与标准。我国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农药管理规章制度《农药管理条例》,虽也经过些修改,但很不完善。尤其是在管理制度设计、管理方式方法规定上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对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农药产品的管理及惩处、农药市场秩序的管理、农药负效应的防治与监控等方面相当薄弱,急需重新修订。

我国农药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部分企业仍在使用淘汰的工艺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时有发生;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多滥杂,同质化严重;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问题突出。农药经营主体是按计划经济体制设计的专营模式,因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改革变化之大,目前实际上的农药市场处于完全放开状态。加之经营单位和个人良莠不齐,相当多的农药经营人员“卖药不懂药,违法不知法”,不可能针对防治需要而供药,更谈不上对农民进行科学、安全用药指导。从而导致农民用药不对路,防治效果差,加大了用药量。

  因素六:用药技术水平低 农民环保意识差

目前,广大农村基本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绝大多数农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低,身体素质差,管理粗放,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和安全使用原则基本不了解,对农药的性质知之甚少,农药使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一是品种选用不当,施药方法不正确。不分作物品种用药,不管防什么病,治什么虫,也不论水稻和蔬菜,不分大棚和露地,只按照自己的习惯,怎样方便怎样用,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用药方法;也不按病虫为害习性来施药,用药量大增,药害事故也不断发生。二是药剂选择不科学,用药剂量不标准。防治同一种病虫害,多种相同作用的农药一起使用,不根据防治对象、作物和施药时间对症用药,常常是连续多次用药,用药量激增,利用率低下。三是盲目施药,用药目的不明确。不按病虫预报情况,不管有无病虫施药,防效不佳,施药次数增多。四是故意加大用药浓度,兑水量不足。不按照技术部门推荐的合理用量配置农药,认为浓度越大,效果越好,造成浪费,甚至出现药害。五是随意施药,用药时间不准确。不按田间病虫草害发生的防治适期用药,而是根据自己的时间用药,因防治不适期,效果不好而不断增加防治次数,造成用药量倍增。

另外,农药使用中急需高度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施药器械落后。目前农户使用的喷雾器绝大多数还是工农-16型老式器械,“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影响了用药质量,降低了防治效果,且造成浪费,加大了农药投入量。二是随意丢弃农药废弃物。对用过的农药瓶、袋等包装物随意丢弃,污染环境,残留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或经过水冲、雨淋流入到河流、土壤里等产生危害。

  措施一:源头控制,把好登记关,整合农药生产,净化农药市场

充分利用特殊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机制,从准入源头上大量压减同成分的农药产品,迅速清理过剩和大量重复的相同产品,撤消一批不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为了登记而登记的同质农药产品登记证。彻底改变目前农药产品登记证数量多,同质严重而大量蔬菜与一些特色小宗作物无合法农药可用的农药准入状况。大力整合农药生产企业,坚决关停一批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投入不足、质量控制不好、研发能力不强、设备设施简陋的农药生产企业,彻底清理采用传统工艺的原药生产、制剂加工等落后生产作坊与厂家。尽快建立农药生产企业类似于药品生产GMP标准的认证制度,不达标,不合格的农药生产企业必须淘汰。大幅度削减农药产能产量,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规范农药生产秩序,促进农药企业升级。建立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全面实行农药产品可溯源管理,大力整治农药市场秩序,坚决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药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彻底清理无证无照农药经营者,净化农药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品种 防治效果 有害生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