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药信息

2015年农药圈十大热议关键词


  点评:中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但绝大部分是仿制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成为制约发展的第一大瓶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创制产品避免了产品同质化,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利益,也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增强竞争力,绿色创新是中国农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农药”

  很多人把2015年称之为“农资电商元年”,农药行业前有辉丰“农一网”、诺普信“田田圈”等电商先行者布局再发力,中有淘宝、京东农资频道有钱任性攻城略地,后有海利尔“田地头”、新安“新安商城”等 “触网”新秀迎头赶上,此外,还有病虫草害远程诊断、病虫草害预报、金融服务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农一网网上交易额突破1.5亿元”、 “田田圈零售店一天做了一年的生意”……一条条新闻不断冲击着农资人的神经,电商持续升温成为最热话题。

  点评: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限制因素,农资电商依然势不可挡地萌芽和成长。农药是物技结合的特殊商品,“互联网+农药”不是简单地网上卖农药,仅靠烧钱打价格战是不行的,除了好产品做基础,技术服务也很重要。“线上要成功,关键在线下!”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掌握大数据、增加客户粘性,但核心仍然是好产品和技术服务。

  转型

  在传统营销模式和渠道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今年农药企业转型和探索动作频频。如草甘膦巨头江苏好收成进军新型肥料、土壤调理、种业领域;江苏克胜打造“蜻蜓农服”互联网农业服务平台,启动智能喷洒项目,由“单一产品的一锤子买卖”向“产品+技术+服务的一条龙”模式转型。农资经销商也积极转型,有的组建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队伍,有的提供从土壤管理到用药、用肥、药械的全套服务,有的帮农民卖农产品,还有的直接尝试订单农业或成立种植合作社,从农业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实现增值。

  点评:当下农资市场仅靠卖产品已越来越难生存,由农资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是发展趋势。谁能帮种植者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收益,谁就能赢得用户和市场。土壤改良、施肥营养、用药方案、打药服务、品牌销售等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服务中增值空间很大,谁能早动手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

  “草莓乙草胺事件”

  今年4月,有媒体从市场上买了8份草莓,“检测出乙草胺超标”,从而得出草莓“致癌”说,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恐慌。农民日报在第一时间为农求证,刊文报道北京市抽取175个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并从“用了乙草胺,草莓苗也会被除掉”等多个方面论证草莓上检出乙草胺超标不可信。随后《人民日报》也刊文表示“吃草莓致癌”不靠谱。虽“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一说后被权威检测结果和业内专家否定,但消费者恐慌难消,多地草莓受“乙草胺”风波影响销售走冷,多个草莓主产区草莓滞销,种植户损失严重。

  点评:草莓乙草胺超标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媒体在做此类报道时尤其要科学、严谨、审慎,以事实为依据,以免造成对产业的殃及和误伤。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全过程的监管检测和溯源制度,加强科学安全用药,让流言没有可乘之机。

  作物解决方案

  在2015年依然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此为营销策略和宣传口号。以水稻为例,就有拜耳的“更多水稻”、先正达的“稻之道”、龙灯的“多收好水稻” 等。国内大小企业也都推出了针对不同作物的各类产品搭配组合套餐,不过各有侧重,如浙江台农、陕西农心、海利尔等不少企业深耕细作,更接地气,已在一些作物上占据独特优势。龙灯通过举办苹果、水稻、柑橘等作物的种植能手大赛,对作物解决方案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点评:对于不少种植大户来说,省力省心、增产增收、安全高效是最迫切的需求,而作物解决方案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近年来,不少企业打着“作物解决方案”的旗号,但很多都做成了卖药方案,都是自己的产品在做拼凑,只有因地制宜接地气、能帮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让种植者得实惠的方案才是经得起检验的好方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水稻 检测 除草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