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等问题答记者问


  [韩长赋]二是在监管方面,要规范管理,加强安全的评估。目前,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从研究到实验到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这些环节当中,包括最终产品、消费品的标识管理,我们都有一套法规制度,实现了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为转基因的育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我觉得,对于转基因以及生物育种的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和管理,国家是非常重视的,农业部也是非常重视和负责的,这样使一个科研的领域能够持续、健康、安全地发展。谢谢。[03-09 10:53]
  [中国财经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超过了一万亿元,其中对农业的生产性支出预计在5000亿元左右,按全国粮食总产11400亿斤的总量计算,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中央财政的支出超过了0.4元。可是据我们在基层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种粮农民对农机、水利、社会化服务方面存在着缺失,尤其是我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现象,韩部长,您觉得我们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03-09 10:54]

  [韩长赋]谢谢你。我理解,你提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怎么样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包括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并且使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民。我回答你这个问题。[03-09 10:54]
  [韩长赋]应该说,这些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了9个1号文件,形成了关于“三农”包括强农惠农富农一整套的政策体系,而且力度在不断加大。像你方才讲的,去年中央财政“三农”总支出超过1万亿,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800多亿,特别是对农民的“四补贴”,包括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是随着农资价格上涨每年调整增加的,还有农机购置补贴,今年按照预算中央财政达到200亿,应该说力度在不断加大,数额也到了不小的规模。[03-09 10:55]

  [韩长赋]当然,我也认为,和现在农村农业生产当中遇到的困难和生产基础薄弱的需求相比,这个投入还得增加,还是不能满足基层生产和农民的需要,国家也在为此做努力。所以今年在“四补贴”方面,在农业技术服务方面,都有新的增加。[03-09 10:55]
  [韩长赋]在这个基础上,确实有一个怎么样把这些政策落实好,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这些年来,财政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尽可能减少环节,能够直接到基层、直接到农民,对农民的补贴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打到农民的卡里,包括生产资料的补贴、种粮的补贴。像今年,提前预拨了1300多亿,因为农民要买化肥、买种子准备生产,及时、足额地发下去。当然,也确实有落实得不好的情况,媒体上也说过,有极少数的地方存在截留甚至冒领的情况,说明我们在落实政策方面还要加大工作力度,把我们的工作做好。[03-09 10:57]

  [韩长赋]这里面概括起来有这么几条:第一,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民的支持,来提高我们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第二,搞好宣传,让农民都知道政策。第三,强化政策的执行。第四,加强监督,包括对违反政策、截留政策方面的问题查处。通过这几条把我们的政策落实好。我也欢迎媒体界的朋友们对违背政策、截留政策甚至贪污政策的违规行为给予曝光,我们是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03-09 10:57]
  [韩长赋]前不久,媒体朋友们反映的情况我们都在查。通过这些,我们真正把中央的政策能够实实在在地、不打折扣、不缩水地兑现给农民。[03-09 10:57]

  [农民日报记者]这些年,我们到农村采访,农民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农业科技服务不足,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请问农业部会采取哪些务实管用的措施?另外,据我了解,近几年农业部连续组织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和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等实践锻炼活动,请问这些活动的成效如何?今后还会继续开展下去吗?谢谢。[03-09 11:00]
  [韩长赋]谢谢。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问题,确实大家都很关注。我想先说一点,这个问题中央高度重视。今年中央1号文件重点研究和部署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问题。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确立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别强调对基层农民的科技服务,尤其是公益性的服务。而且这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包括基层农技推广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这是在农业科技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03-09 11:01]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大陆 科技服务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