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农业部:让各类农业农村人才脱颖而出


  农业农村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对于调动和发挥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完成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围绕这一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农业部党校常务副校长魏百刚研究员。

  记者:请您结合农业农村人才的特点,谈谈如何在选拔使用中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魏百刚:农业农村人才成长具有特殊规律,周期较长,农村实用人才从创业到形成稳定产业规模需要15年,农业科研人才出成果的峰值年龄比自然科学领域平均晚10多年。我们要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不唯学历、论文、获奖论人才,把那些德才兼备、成果经得起检验的农业科技人才,把那些扎根基层、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村实用人才源源不断地选拔出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对农业科技人才,在选拔上,要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健全“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选拔机制。在使用上,要引导和鼓励科技人才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研究、加强服务、创业兴业,像“水稻之父”袁隆平、“棉花奶奶”李文英那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百姓家。

  对农村实用人才,在选拔上,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方式,多渠道选拔高素质人才,充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使用上,要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政策支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信息交流体系,为他们搭建发挥积极作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广阔舞台。

  记者:《规划》中提出要“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舞台,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此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魏百刚:人才发挥作用、体现价值,需要有效的平台。据统计测算,截至2010年全国约有农村实用人才1000万人,其中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约800万人,占绝大多数。鼓励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应重点考虑为这三型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舞台,创造条件。

  搭建项目平台,重点使生产型人才适应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中发挥作用。

  搭建组织平台,重点使经营型人才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产品流通、活跃农村市场中发挥作用。

  搭建体系平台,重点使技能服务型人才适应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中发挥作用。

  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提升能力和搭建平台同等重要。近年来,我院连续开展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农业干部抓生产、促发展的能力,增强了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带头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为他们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记者:《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促进农业农村人才资源有效配置。”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要求,您对此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魏百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必须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作条件艰苦,农业人才向非农行业流动、基层农技人员向高级别科研单位流动现象较多;农村高素质劳动者流失加速,一些地区农业劳动力出现了老龄化、女性化、低文化现象。此外,编制、身份、社会保障等因素,也制约着农业农村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合理配置。

  为此,应加强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人才流动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鼓励各类人才资源的配置向农业和农村倾斜。要强化“两个流动”,一方面是促进人才向农村流动,加大“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和科技特派员等项目实施力度。另一方面是促进人才向一线流动,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的科研人员,在保留事业单位编制和工资待遇前提下,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或农业企业兼职。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基础作用。对流动到农村一线的优秀人才,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待遇,拓展发展空间,给予一定的发展预期,帮助解决创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对接,引导农业农村人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合理流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增收 相结合 市场调节 建立健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