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全国水利部门推广甘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


  中广网兰州8月3日消息: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现场会1日到2日在甘肃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甘肃等省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

  1日,来自全国22多个省、区、直辖市的水利工作者赶赴定西市通渭县现场考察了当地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情况。在马营镇长川村山头,满山绿色,层层梯田环绕黄土坡。正在梯田里收割豌豆的赵国礼告诉记者,三年前,县里采用大型机械改造坡耕地,统一规划兴建梯田,自己的50亩坡耕地全都成为梯田,豌豆、马铃薯、玉米等作物连年增产丰收。

  陪同考察的马营镇党委书记周耀宗介绍,梯田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水、保土、保墒,农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坡耕地。同时,通过统一规划改造,土地平整、宽展了,大型农业机械可以直接上山作业,连片种植,既节省了劳力,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马营镇是甘肃省综合治理坡耕地的缩影。近年来,面对4600亩地力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甘肃省采取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方式,大规模实施机械作业兴修梯田。他们还把兴建梯田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化种植相结合,走出了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新路子。定西市坡改梯后规模化种植马铃薯,目前马铃薯销售及深加工产业产值已经超过70亿元;革命老区平凉修建梯田后大力植草种树,成为西北地区有名的肉牛基地和苹果之乡。

  据统计,截止去年底,甘肃省累计兴修梯田3100多万亩,陇中、陇东一些山区县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马铃薯、林果业、中药材、草畜业等特色产业逐渐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

  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充分肯定了甘肃坡耕地综合治理经验。他表示,全国现有3.6亿亩坡耕地,这些地域既是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也是粮食低产区、生态脆弱区。各地应当学习、借鉴甘肃、四川等省区的先进经验,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争取用5到10年扭转山区坡耕地治理严重滞后的局面,切实解决山区群众生活困难。

  据了解,国家水利部已经做出规划,计划十二五期间,全国新修4000万亩高标准梯田,稳定解决3000万人的吃粮问题;在未来十年新建1亿亩标准化、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高标准梯田,稳定解决7000万山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梯田 耕地 马铃薯 水土流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