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一般政府机关内,司局级官员的退休年限在57岁至60岁不等,到了这个岁数,如果还没有升迁机会,就会考虑退休或新的去处。
在慈善圈内,“王振耀辞职”的消息也只是近期才小范围传播。但人们习惯于他对各种与慈善公益有关的舆论热点进行回应,同时感叹他有别于某些官员的说话风格。在汶川地震之后,慈善领域受到空前关注,王振耀先后就“政府慈善”、“巨额股权捐赠”、“慈善基金免税”、“善款流入财政”等个案事件做过公开表态,人们通常认为,这会遭致并不乐观的结果。
“你知道我的性格,说话也难免得罪人。”王振耀说。
“在官场上,他是一个比较孤独的人。”王的一位下属说。这位官员举了个例子,身为救灾司司长的王振耀,曾经为了一笔500元的个人捐款办理个人所得税免除,而通过多个部门办理足足10道手续,历时几十天就为了拿回50元的个税免除。
这段故事在媒体上广为传播,王振耀的目的也是为了推动慈善税务优惠政策的推行。但这是一个多部门主管的领域,他的做法引起了其他部门一些人的批评。
在王振耀任职慈善司司长的两年间,中国已注册的慈善组织数量达到1600多家,年度捐款数额分别达到1000多亿和500多亿。面对这样的历史节点,王振耀自认留下了遗憾。“
彻底回到了民间
在中国慈善从业者眼中,“政府”和“民间”,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慈善发展路径。判断一个慈善参与者的意识倾向,往往以此为根据。
“因为中国有许多半官方的慈善组织,他们多由退休官员担任要职,掌握了巨大的慈善资源,而近些年出现了众多民间的草根NGO,两者之间在原有制度中的权利地位是不平衡的。”一位民政部特邀专家说,对于慈善领域一切政策法令的出台,人们已经习惯于以“有利于政府”还是“有利于民间”进行判别。
王振耀一年多的在任举措,同样会被放置于这种评价体系下。“他有一种体制内的开明,但细细研究他的话语,会显出一些人与体制间的矛盾。”上述专家说。
王振耀也认为自己彻底回到了民间,更要尊重民间的方式。他曾经身体力行捐赠者免税,但这一政策却并不是对所有捐赠者适用。由于慈善组织的免税资格,需要由国家、地方税务、财政和民政三部门进行认定,导致捐赠者向一些还未被列入免税清单的组织捐款,无法获得捐款。最先获得免税资格的慈善组织大多是半官方的,这实际是对慈善组织的不公平待遇。
关于免税制度,更有声浪的质疑源于王振耀的好友徐永光。徐曾于1980年代中期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后辗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半官方慈善组织。但徐于2000年后开始涉入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从此成为为民间组织放声的代表人物。
2009年,徐永光所在的南都基金会联合其余多家慈善组织,向财政部、税务总局致信,认为对非公募基金会收取企业营业税,不利于其公益功能发挥。此前,王振耀曾向本报记者称,非公募基金的免税问题,主要还是基金会缺乏与有关部门沟通。
“慈善司成立之后,全国和地方都在翘首以待,希望有系统慈善政策出台,但是我们的政策千呼万唤出不来。”一位民政部主管的社团负责人说,慈善司的工作,似乎更多放在了很多具体项目的推动。“项目是民间组织的事,不是政府应该做的。”
但这位负责人也明白,关于社会关注的民间组织注册、免税等问题,既涉及民政部内部司局间的协调,又包含民政部与相关部委、大型半官方慈善组织的协调。
“要去突破这个大的结构,非常困难,这也是王振耀离开的原因之一。”对于这种说法,王振耀并没有当场向记者否认。
几天前,王振耀在慈善圈的朋友为他的“转身”开设一场小型派对,徐永光借着酒兴说,“振耀下海了。”这是他那个时代对官员离去的指称。
在场更多的人说:“不对,振耀上岸了。” (衣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10-06-23/10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