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新农保”期待“由点到面”


 “保”试点不到半年,帮助近300万农民实现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然而,要让更多的农民享受保带来的实惠,尚有诸多难题待破解——

  家庭互助、养儿防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传统的养老模式。2009年起,随着“保”政策的实施,这种模式悄然革新,原先只有城镇居民才享有的“社会养老”在我省12个试点县的农村成为可能。

  “社会养老”步入农村

  今年68岁的和县善厚镇早林村农民裴守才做梦也没想到,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垂暮之年,竟能与城里的“公家人”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

  裴守才老人说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2010年1月27日”。是日,和县人社部门开始在各镇、村发放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裴老领到了他人生中第一笔养老金。回忆起那天的情景,老人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年轻时特别羡慕工人老大哥老了有退休金,老有所养。呵呵,现在咱们农村老人也有了。”

  裴守才的幸福晚景得益于“保”政策。2009年8月,国务院部署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我省和县、当涂、铜陵等12个县随后成为保试点。

  “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在支付结构上,保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前者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目前每月是55元。
 

  鉴于保政策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我省各级政府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落实举措。固镇、蒙城等试点县将此项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落实。和县在各村村部设立“一站式”服务参保缴费网点,确保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参保缴费、领取养老金。“目前,保试点工作正在全省积极稳妥地推进。”据省人社厅农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30日,试点地区累计参保人数达284.7万人,参保率达53.42%。

  试点初显安徽特色

  记者在进行“保”实施情况调研中了解到,我省保政策在指导思想、参保范围、待遇计发、领取条件等方面既与国务院保政策保持了一致,又结合省里实际对一些具体政策作出了规定。

  据省人社厅农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缴费档次设定上,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设置了100-500元5个缴费档次,有9个试点县结合当地实际,增设了缴费档次;在缴费补贴方面,省政府确定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有10个试点县提高了缴费补贴标准;在引导中青年农民长期缴费方面,对长期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一年,基础养老金加发1%,最高不超过10%,加发的基础养老金由试点县财政承担;明确由试点县政府按最低标准为重度残疾人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提出了保与老农保、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以及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衔接办法。

  另据了解,国家保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前,我省已在一些地方探索开展保工作。早在2007年,省委、省政府即提出“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为辅、与其他社会保险相互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据此,马鞍山、芜湖、霍山等地先后开展保探索工作,“这些尝试均为眼下的保试点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省人社厅农保处相关负责人指出。

  国家保试点启动后,全省各地都对开展保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目前,除列入国家保试点的12个县外,怀远、肥西、南陵等18个县(区)根据国家和省政府保政策要求,也制定出台了保试行办法,旨在为今后进入国家试点奠定基础。
 

  盼政策阳光全覆盖

  和县与无为县是紧紧相邻且同属巢湖市的两个县。然而,和县农民可以参加保,而无为县农民却因为未被列入试点而不能参保,享受不到国家补贴。对此,无为县农民潘大军满脸困惑:“地挨地,房挨房,乡音同,为何政策差异却如此之大?”

  农民潘大军的困惑道出了目前保工作中的头号难题:国家目前仅在全国10%的县进行试点,预计到2020年才能实现“全覆盖”。就我省而言,100多个县区仅有12个被列入试点。这意味着保试点明显存在面过窄、实现全覆盖时间过长的问题。“既是普惠政策,就应该人人享受,而不能用10年时间才实现制度的均等化。”采访中,许多尚未参保的农民希望国家加快试点步伐,让他们尽早享受保政策带来的实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度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