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江西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掠影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不破解,加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推动农民持续增收难。

  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之路,正是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两大难题之路。循着这一清晰的思路,江西省在20个县启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

  改革有如春风,给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带来了健康发展的春天。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一台戏——打出提升服务能力“组合拳”

  “最后一公里”有多远?

  “网破了、线断了、人散了。”近年来,江西省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面临着能到乡镇,却难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至少要用10年时间。省农业厅的专家说,许多困惑农民的问题,本来很好解决,但由于传统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在科研成果与实际农业生产之间横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原因何在?人们的视线回到了现实——长期以来,由于分散办公,各行其事,人、财、物资源分散,“一个将军一道令”,结果是职能难履行,服务难做好。

  决策者的思路逐渐明晰:打破行政管理体制的界限,将现行分散的各类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采取“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的方法,建立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

  新干县就是一个极好的注脚。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后,改变了以往乡(镇)各站各自为政、人员松散、工作乏力的状况,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构建了“站+基地(专业合作社、专业户)+农户”的服务模式,实现了项目到村、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共推广应用了69个新品种和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整合资源、综合建站,开始解决农技进村最后“一公里”、农技入户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科技进村入户帮了我大忙呀!”发感慨的是铅山县紫溪乡火星村农民王观瑞。去年,他开始种植红芽芋,但不是烂种就是发生病虫害。乡农技人员三天两头到他芋田里,手把手教种芋消毒、合理施肥、除草等。去年,他种植的32亩红芽芋不仅个大体圆、口味好,并提前20多天上市,全年增收6000多元。据了解,铅山县由于形成了以县为中枢、乡镇为纽带、村有服务室、组有示范户的推广网络,科技入户率骤增,全县已形成了以优质大米、绿色红芽芋、鳗鱼、畜牧业等四大产业。

“有钱养兵、更有钱打仗”——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有了稳固靠山

  安福县的经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乡(镇)四站(农技站、兽医站、农机站、水产站)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局垂直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公益性职能,将改革前乡(镇)农技推广站承担的经营性服务分离出来,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了县(专家)、乡镇站(农技员)、村(科技主任)、组(科技示范户)四级服务网络,为提供农民听得明,看得见,学得会的新型实用技术服务。

  多年来,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既要履行公益性职能,又要开展经营性服务,该推向市场的未推向市场,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困境,不少乡(镇)农技推广基本上还停留在“一双手、两条腿”、“眼看、手摸、鼻闻”的原始阶段。

  随着改革帷幕的拉开,各试点县正在勾勒这样一幅画卷:乡镇农技站人、财、物三权归县管理,依法预算,分级负担;县级财政负责乡镇公共农技人员的工资、津贴、社保、医保和失业保证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省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补助乡镇公共农技推广经费。

  各地将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相分离,将基层农技站逐步建成公益性职能强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在武宁县,一张张农技人员的笑脸告诉人们,经费保障法定化,确保了在编在岗农技人员专心公益性服务。目前,全县己建立了以县、乡(镇)、村组、科技示范户四级农科服务体系,全县配备了2000多个信息员,通过驻村服务,推行“联系卡”等服务手段,多路并进,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提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技术推广 水稻 检疫 今年以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