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专家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建言献策


  本网讯:4月22日,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农民日报、中国农机化导报联合主办,现代农装北方(北京)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协办的2008中国保护性耕作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发展保护性耕作,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共同为保护性耕作建言献策。

  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介绍,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效为目标,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轮作、病虫草害综合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农业技术,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产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农业部从2002年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建设”项目以来,目前,已在北方1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设了173个国家级示范县、328个省级示范县,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3062万亩,免耕播种面积约1亿亩,带动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3亿亩。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年增产粮食40—120万吨,节省灌溉用水12—18亿立方米,节省用工1.2—3亿个,节约生产成本9—11亿元,节本增收总效益15—23亿元;减少水土流失3000—6000万吨,减少农田扬尘60—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124—259万吨,取得了增产增收、节支环保的可喜成绩。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保护性耕作统筹了农业稳产增产、节本增效、节能环保三个环节,兼顾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使农机和农艺、技术与装备等要素紧密结合,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实现了传统耕作制度重大变革,对于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家指出,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土壤、提升耕地质量,实现作物稳产高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实施时间短,规模小,实施面积只有3000多万亩,仅占北方适宜地区耕地面积的3%。而农民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小于生态效益,眼前利益小于长远利益。为此,专家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支持力度,把保护性耕作纳入农业重大科研和推广项目,长期予以支持,并从生态补偿角度建立相应的补贴推广政策,从而调动各地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 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