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平衡关系新华社发
“两会”过后,身为财政部办公厅主任的胡静林成了多家媒体追逐的对象。作为财政部官方新闻发言人的他,受邀最多的还是对刚刚公布的国家财政预算进行“解读”。
“能让更多人了解国家的钱是怎么用的,国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接受人民监督,推动工作开展。”胡静林3月27日对《中国新闻周刊》特约撰稿人说。
3月18日,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以下简称预算草案)正式获得全国人大通过,在这份备受关注的预算草案中,财政部列出了今年的国家账本: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58486亿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7181.97亿元;全国财政支出60786亿元,增加1122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34831.72亿元。
在这本由大量数字和图表组成的国家账本里,民生成为最大的亮点。预算草案中称,公共财政将进一步惠及民生领域:两年内,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最低生活保障每月由30元提高到50元。城市孩子的义务教育将免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再提高一倍;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将全部免费开放,面对物价上涨,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得到更多补贴……
一份国家账本,牵动着越来越多的眼睛,3.4万亿的“钱袋子”怎么花?
透过预算报告,人们不仅看到强大的财政对民生带来的影响,也隐约透见中国未来公共财政改革的走向。
国家预算的民生解读
6万亿预算总支出中,虽然地方支出占了很大一部分,但由于各地预算不同,人们更关注的是,3.4万亿中央财政支出怎么花。
“在3.4亿元左右的中央财政支出,除去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外,很大一部分要花在民生上。”4月1日,胡静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特约撰稿人采访时称,今年政府投入农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开支将大大增加。当然,转移到地方的资金主要也会用在民生上。
三农
三农是今年民生中投入最大的一笔,也是一个最大的亮点,胡静林说,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各项支出大幅增加,合计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增长30.3%,增长幅度创出历史新高。
“今年仅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四项补贴就达到743.7亿元,2003年补贴政策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只有130多亿元。”胡静林用一组数据作对比。
具体到细节,胡静林称,中央财政今年将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其中小麦每斤提高3分钱,稻谷每斤提高4到5分。保护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在2008年安排165亿元,而2005年开始实施这一政策时只有55亿元。
大量的资金投向“三农”,透露出中央调动地方政府、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补足社会发展的短板的决心和力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院长陈志勇说。
教育
在预算报告中,在上一年增长76%的基础上,又大幅增加45.1%,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再次高达1561.76亿元。去年,中央财政支出364.8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支出323亿元,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困难家庭寄宿生受益,义务教育成了民生改善的一大亮点。
在今年的各项民生投入中,教育的投入仍然是增速最大的,达到了45.1%。胡静林说,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中央财政安排570.4亿元,比上年增加205.6亿元。安排223亿元资金落实普通高校、高等和中等职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比上年增加125亿元。此外,中央财政还安排84亿元,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08-04-11/8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