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中作93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3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4.6%(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06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3.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2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8.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8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39.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早熟鲜食、炸条兼用品种,适宜在福建、广西、广东、湖南冬作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薯2007004
品种名称:克新19号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品种来源:克新2号×KPS92-1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出苗后生育期95天,常温条件下块茎休眠期60天。植株直立,生长势中等,株高53厘米,分枝中等,茎粗壮,绿色、有淡褐色斑纹,叶深绿色,复叶肥大,花冠淡紫色,能天然结实,匍匐茎中等,结薯较集中,块茎椭圆形,薯皮光滑,白皮、白肉,芽眼中等深,商品薯率67.9%。人工接种鉴定:植株抗马铃薯X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轻感晚疫病。块茎品质:干物质19.1%,淀粉12.7%,还原糖0.66%,粗蛋白1.74%,维生素C含量12.2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中晚熟东北组品种区域试验,块茎亩产2193公斤,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43.2%。2006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2229公斤,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68.9%。
栽培技术要点:1.应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在15~18℃条件下暖种,芽长0.5~1.0厘米呈绿色、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0℃时播种,东北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播种。2.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宽垄(80厘米)点播种植,每亩种植密度4500株。3.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及时中耕培土,促使早发棵早结薯,适时收获。5.及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中晚熟鲜食品种,适宜在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北方一季作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薯2007005
品种名称:延薯4号
选育单位:吉林省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莫斯科列思基茎尖剥离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的自然芽变单株,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出苗后生育期95天,植株直立,生长势强,株高68厘米,茎绿带褐色,分枝中等,叶浅绿色,复叶较大,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弱;块茎圆形,薯皮淡黄色、有网纹,薯肉黄色,芽眼深浅中等,商品薯率73.3%。人工接种鉴定:植株中抗马铃薯X病毒病、抗马铃薯Y病毒病,重感晚疫病。块茎品质:干物质21.2%,淀粉14.0%,还原糖0.53%,粗蛋白1.93%,鲜薯维生素C含量14.0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中晚熟东北组区域试验,块茎亩产2503公斤,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63.5%。2006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2086公斤,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58.0%。
栽培技术要点:1.应用优质脱毒种薯,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适于排、灌的沙壤土或轻质壤土,提倡大垄栽培。2.播种前催芽,促进苗齐、苗全、苗壮。3.适时早播,东北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中旬播种。4.每亩种植密度4200株。5.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及时中耕培土。6.生长期间及时防治晚疫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中晚熟鲜食品种,适宜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北方一季作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京、津、唐一季春稻区根据当地生产情况适时播种,播种前用菌虫清(或浸种灵)浸种6~7天。2.移栽:一般行距27~30厘米,株距15~18厘米,每亩栽插1.3万~1.5万穴,每穴3~4粒谷苗。3.肥水管理:一般每亩需纯氮16公斤左右,底肥6公斤五氧化二磷,早施分蘖肥,促早生快发,根据土壤适量施用钾、锌肥。插秧后至分蘖期一般上水6~10厘米,如土壤盐碱,采取夜排昼灌,分蘖末期依据苗情适当晒田,孕穗至齐穗期不能缺水,齐穗后10天干干湿湿,收割前一周停水。4.病虫防治:在破口期、抽穗期各预防一次稻瘟病和稻曲病,在本田中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07-11-16/8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