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个为游客办的农家书屋


大榛峪村农家书屋成京郊农家乐旅游一大特色 一个为游客办的农家书屋

  没有想到六个月前一次牵线促成建立的农家书屋,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城里人的青睐。他们在选择京郊游时,农家书屋俨然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选择。每当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创办这农家书屋的前前后后。

  “喂……学文吗?我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电话那头是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现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景峪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小刘。

  原来,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07级学生党支部为响应学校学工部关于开展红色“1+1”主题教育活动的号召,积极在校内募集图书,并计划在京郊联系一个村举办以“构建图书角,共话新农村”为主题的活动。但是,小刘身在山东老家,无法在活动计划日期内赶回北京,于是找到了我。大学四年,我一直在参与学生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因此,也没多想就应承了下来。

  取得联系的那天已经是2010年9月29日,而计划的活动日期是10月10日,但我想着,只要和我所在的大榛峪村的村干部商量一下,将捐献的书籍放在咱村里的图书阅览室,我只需要负责联系和接待就行,所以中间准备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工作应该也不难。但在具体了解村图书阅览室的情况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和村干部聊村里的图书室时,他们笑了笑,又摇摇头,说了一句:“这些书呀,也没有多少人看。”为什么?带着疑问和不解,我走进了图书室,映入眼帘的是书架上分类摆放整齐的四千多册图书,有文学类、计算机类、工具书、历史类、文化类等,种类丰富,但借阅记录上面记下的却一直只有那么几个人名。

  经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调查,我发现:村里年轻人和中年人或忙于农活、或务工经商、或限于文化水平而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和乐趣,另一方面,农闲娱乐时间基本上被电视、麻将所占据;学生则因为周一至周五住校,周末回家之后主要是写作业、看电视、玩耍等,也很少借书;老年人看书的就更少了。这些捐献的图书如果就这样放在村图书室可能利用率不会很高,怎么才能更好地让图书发挥最大的效用呢?我一直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一天,坐公交车回村时,再一次看到“大榛峪生态旅游村”的牌楼,忽然间,我兴奋了,要是把捐书这件事与旅游挂上钩,效果肯定会更好。我想起在读大学时班级和社团每年都会组织春游或秋游等集体活动,活动地点主要就选择郊区,食宿在农家院。每当出发之前,我总会带上一两本喜欢看的书,在闲暇时阅读。想到这,脑子里的一个创意“游客书屋”也就呼之欲出: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募集的图书直接捐赠到农家院中,主要是供城里来的游客阅读,书屋名字就叫“游客书屋”。

  于是,我立马将这一想法跟北京交通大学那边沟通,取得共识,再联系上大榛峪村“春阳垂钓”农家院,也得到了农家院主人的积极回应。2010年10月10日“游客书屋”正式建立,成为京郊首家以游客为服务主体的农家书屋。

  “游客书屋”里拥有图书近400册,涉及文学、历史、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杂志等多个类别。书屋的建立有着多重的意义:通过丰富红色“1+1”活动形式,为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的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而更有效地进行城乡共建。同时,书屋作为农家院的旅游特色服务,将引起游客的极大兴趣,这样提高了大榛峪村农家乐的文化含量,从而提升农家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来这里的游客可以在闲暇时间免费借阅图书,增添求知的乐趣,促进游客的文明旅游。农家院的经营者可以通过书屋进行不断地自我学习充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游客书屋”建立至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个周末,我去回访时,正逢游客王小姐在书屋里拿着一本《傲慢与偏见》阅读着,她说:“这里阳光好,空气也清新,在院子里读读书,真是一种享受。”农家院主人李凤琴也兴奋地告诉我:“之前有一天,该吃午饭了,却有几位游客不见了,经过一番寻找,才发现他们正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看书呢。别说,这个书屋还真管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21/204725.html

无相关信息
下一篇 :书香飘彝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