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2日,在广西南宁神农大厦召开的“十四五”水稻抗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规划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伴随稗草、千金子和鸭舌草等恶性杂草抗药性问题将日益突出,水稻除草剂使用量将继续上升。常规水稻杀虫剂的抗性问题普遍显现,也将成为水稻害虫暴发的潜在主因之一。水稻杀菌剂和高效植保药械等产业,都急需产学研深度转化并落实到用户终端,因此,水稻植保市场潜力巨大。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张帅副处长表示,水稻是中国第一大口粮,种植面积4.5亿亩,约占粮食总面积30%;总产量4000亿斤以上,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全国65%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也是植保用药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占农药使用总量的18%,其中除草剂使用种类最多。2019年稻田除草剂占除草剂使用总量12.5%,占水稻农药使用总量36%。
南京农业大学高聪芬教授表示,水稻虫害造成的平均损失20%~30%,严重的50%,甚至绝收,直接关系中国水稻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她还系统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水稻主要害虫对主流防治药剂的抗性,建议稻田主要害虫的治理工作不能放松警惕,对稻飞虱的防控策略是治上压下,压前控后。褐飞虱防治药剂推荐交替使用三氟苯嘧啶,吡蚜酮+烯啶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后期可用敌敌畏撒毒土;限制三氟苯嘧啶、呋虫胺在褐飞虱防治上的使用次数,停止吡虫啉、噻虫嗪在褐飞虱防治上的使用,停止噻嗪酮在三种稻飞虱上的使用。低龄若虫期用药要打准部位,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飞防要确保用水量足,常规喷雾保持田间水层。
江苏镇江农科所潘以楼研究员就水稻主要病害防治现状及生产需求,全面介绍了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叶鞘腐败病等水稻真菌病害和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等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用药技术和主流产品抗性的研究。还针对日趋严重的水稻线虫病和病毒病进行重点讲解,全面阐述了水稻病害防控策略和市场机会。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袁会珠研究员表示,农药减量的工作,需要所有的从业人员重新审视中国水稻田农药应用技术体系,创新优化施药技术,尽可能减少喷雾技术使用频率,并积极采用细雾滴、低容量喷雾技术。配套加强低容量喷雾技术风险评估及防控和农机农艺融合,采取播喷同步技术、秧盘缓释颗粒处理技术、展膜技术等省力化技术。
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表示,产学研的深度转化和交流,为跨界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创新开拓了思维。未来,结合终端需求,还需要跨界合力,来助推中国农业和水稻等粮食作物增产提质。
(王玉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12-18/27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