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超1800万亩农作物受灾 “粮仓”安徽面临减产压力


  不过,罗应利强调,“好的年份才能赚钱”。虽然安徽实现了“十七连丰”,但对具体农户而言,通常是丰歉交替的,收成并不稳定。“只要没有特殊灾害,我都有把握种好。问题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太少了!”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安徽省夏粮总产量1671.9万吨,居全国第3位,较2019年增加14.9万吨,增幅为0.9%;亩单产394.41公斤,较上年提高4.94公斤,增幅为1.27%。

  事实上,安徽今年夏粮的丰收来之不易。一位安徽跑农口的媒体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播种、田管到收割,安徽集全省之力打了三场攻坚战,今夏丰收“几乎是用钱砸出来的”。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去年秋种期间,安徽省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连旱。安徽省下了大功夫,才如期完成4239万亩的小麦播种任务。春管期间,疫情也构成一大挑战。“当时小麦返青了,但我们被禁止出村,农资下不去,农机也没法正常通行。”罗应利说。为此,安徽各地出台应对方案,让种植户分时、错峰下地,从而推进全省小麦苗情持续转化升级。

  今年的夏粮,最让安徽“破费”的是赤霉病防治。赤霉病别名烂麦头,会引起苗枯、穗腐,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主要威胁。“小麦抽穗、扬花耗时7至10天,在此期间,安徽下雨概率高,给赤霉病的发生创造了温度和湿度条件。”安徽农业大学退休教授胡承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赤霉病可防不可治,需要在小麦开花前后各喷一次药。“这个让农民来实施,难度很大,效益太低,于是需要政府介入。”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安徽今年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财政投入达到历史最高——全省财政共落实赤霉病防控财政资金6.28亿元,比上年增加4.23亿元。

  “人努力,天帮忙。”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侯子健如此概括今年夏粮丰收取得的原因:一是收割时天气好,二是投入了足够多的财力物力。

  “夏粮总产和单产双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七连丰’,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对于“十七连丰”的说法,前述安徽媒体人士解释,丰收是个没有严格界定的概念,不一定代表产量增加,通常指相对稳定的产能。

  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常伟认为,安徽夏粮“十七连丰”及主产区地位的取得,根源于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安徽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气候适中,水旱兼有,一年多熟,适宜各种粮食作物生长。“秦汉时期,淮河流域就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

  安徽也是全国农村改革的先行省份。1978年,安徽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推行“大包干”,从而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00年前后,大量耕地被抛荒,安徽被定为唯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份,直至2005年在全国率先取消农业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水稻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