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又一壮举:比人类基因组大6倍的小麦基因终于被他们搞清楚了





      天降大任,必有勇夫!2005年,英法澳美等国科学家发起并成立了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号召并组织全世界科学家协作开展小麦基因组测序。来自咱们国家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宋卫宁教授成为该联盟决策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在这个小麦基因组测序全球联合攻关中,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测序所选用的材料是一个名叫“中国春”的品种。宋卫宁说,这是来自中国的地方小麦品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参与攻关。试想全世界小麦科学家采用来自中国的材料做出一项辉煌的成就,如果没有中国团队的参与,那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宋卫宁教授(右一)


      这项国际性大协作研究工作,为何特别选用极富中国色彩的“中国春”品种?据宋卫宁介绍,“中国春”是种植在四川省成都平原的一个地方小麦品种。早在20世纪初,由传教士传入西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西尔斯通过研究,从“中国春”衍生出一系列小麦染色体材料。于是,“中国春”成为小麦遗传学最重要的遗传材料和工具,促进了小麦细胞遗传学的大发展,同时也直接推动了黑麦、大麦、燕麦等其他近缘物种的遗传研究。

      联盟的科学家们对“中国春”的21条染色体进行了分离,联盟各成员分别承担了相关物理图谱构建、细菌人工染色体测序和序列的组装与分析等工作。宋卫宁教授实验室作为中国唯一参与并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的团队,承担了其中7DL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及序列破译工作。

      宋卫宁介绍说,小麦7DL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及序列破译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没有经验可循, 7DL染色体的大小相等于整个水稻基因组,但物理图谱构建及序列组装、分析和破译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相应的水稻基因组。“我们实验室做了这么多年,参与过的师生数量恐怕可以坐满火车一节车厢了。”他笑着说。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基本没有节假日、没有寒暑假的概念,全力投入海量数据的测序和破译工作,付出了极大代价,经费负数的时候,无奈向学校借了100多万元,走错了路重新再来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但宋卫宁团队顶住巨大的压力,始终坚持不懈,先后争取到国家“863”和其它项目的支持,沿着当初确定的目标持续发力。“十年磨一剑”,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7DL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及序列破译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品种 重复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