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贫困地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组织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带领群众脱贫的实践者。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领头雁”作用。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增强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的动力,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活力,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吸引各行业优秀人才到村任职,注重任用和选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理念先进的人才,优化和改善班子结构。二是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组织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的带头作用,研究总结脱贫攻坚特点和趋势,推动政策落地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三是打造风清气正的基层队伍。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工作热情,积极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权力腐败惩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环境。

    以民生建设实现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精准扶贫是实现生活富裕的基本前提,要围绕教育、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

    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扶贫。教育既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也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要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及贫困地区发展的潜力,防止贫困代际传递。要通过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优先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要提高贫困地区师资待遇,采取更加优惠的帮扶机制吸引各界优秀人才参与农村教育事业。要加大对贫困人群的技术培训,确保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

    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兜底保障网。发挥社会救助在保障兜底扶贫中作用。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将符合条件的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通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监管机制,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管理,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无缝衔接。提高社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切实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用,通过逐步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报销比例的方式,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扩大农村医疗保障范围,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医疗救助和保障水平。

    (吴宁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宁甜甜系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建立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农业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