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马图村:天堑变坦途振兴正当时(下)


    本报记者郑可欢

    驱车从广东梅州丰顺县城出发,经206国道蜿蜒而行,要经过近一小时才能到达丰顺北部的龙岗镇,而从龙岗镇中心继续往北走,还要沿着盘山公路继续驾驶50分钟才能到达粤东莲花山支脉深处的革命老区——马图村。

    马图村海拔高达1000多米,素有“梅州高原”之称,四面环山,地势险要。从马图村通往龙岗镇的盘山公路,仅仅18公里,却一度成为了隔绝马图村与外部世界的天堑。

    “以前道路没有硬底化之前,从镇上过来需要大半天时间。”在基层工作多年的龙岗镇党委书记吴鹏鸟说道。回忆起修路前的状况,吴鹏鸟感慨万千:“有一次下雨天,我们从镇上骑摩托车过来,整整花了七八个小时才骑到村里。”

    马图村有300多年的种茶历史。这里土壤肥沃,周围植被丰富,种植高山茶叶品质上乘。但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马图茶都是“养在深山人不知”。据吴鹏鸟介绍,2004年以前,马图村仅有的一条通向外界的土路,因坡陡弯多,路面狭窄,不能通行汽车,遇到天气状况糟的时候只能步行通过。交通不便,茶商不愿进村收购,长期以来,村民们要靠骑摩托车,甚至挑着担走路到县城去卖茶。马图茶虽然品质优良,但产值却不成气候,更遑论产业发展。2003年,马图村被定为广东省级贫困村。

    2004年5月,梅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在马图村召开现场办公会,针对村民对于修路的强烈诉求,现场研究和论证、拍板改造马图村通往外界的公路。仅过半年多时间,一条连接梅州市丰顺县和梅县区、长43公里宽3.5米的水泥公路基本建成,而马图村成为了连接两县区公路中间的重要枢纽地带。

    路修起来了,茶出去了,人也回来了。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饶富强和何运新纷纷回村创办企业。他们将改良的种植管理技术带回村里,带动农户规范化种植茶叶。“没有修好路之前,是想回来也不敢回来,茶叶运不出去,规模就做不上来。”饶富强说道,“路好走了,就能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路通人和,基础设施的强筋壮骨带来的是特色产业的春风四拂。在饶富强和何运新创办的两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马图茶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许多外地客商闻讯而来。2014年,马图绿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截至目前,马图村茶园面积超过了一万亩,年产值近7000万元。

    道路的畅通也为马图村挖掘自然历史资源、实现增效增收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在马图村辖内,有红四军司令部、红四军46团部、红四军马图军事会议旧址等20多处革命遗址。这些历史厚重的红色革命遗址与漫山遍野的生态茶园结合,成了经济潜力巨大的红色旅游景点。

    2017年,马图村启动了“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陆陆续续建设了“中央苏区丰顺革命史料陈列馆”“红色主题馆”“红色生态旅游新农村”等项目。最近两年来,在马图村通往外部的40多公里长的道路上,除了回乡创业的村民、前来采购的客商之外,还多了一群慕名而来的游客。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村里来了许多游客,一方面是游览红色革命遗址,一方面也可以体验春茶采摘,还买走了许多茶叶。”何运新告诉记者。

    矛盾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就在马图村绿色茶叶与红色旅游产业的星火准备燎原之际,交通对发展的制约又显现出来了。

    “路虽修起来了,但目前只有一个车道,大车没办法通行,一方面增加了茶叶运输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削减了旅行社开发旅游线路的意愿。”吴鹏鸟表示。

    多年来,马图村的路总是村民们心里最大的牵挂。15年前,改造后的道路让村民们初尝劳动致富的滋味。如今,马图村村民又有了新的盼头,他们盼望着能把出村的路拓宽成两车道的硬底路,让产业振兴的“活水”在这条道路上自由流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茶园 高山 植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