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用金融手段为胶农收入兜底


    资料图

    本报记者操戈邓卫哲

    4月中旬,海南新一季橡胶开割。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胶价虽然仍在低位徘徊,但胶农们心里却有了底,这要得益于海南全面推行的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

    天然橡胶不仅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也是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橡胶年产量为3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4%,涉及胶农70多万人、产业人口200余万人。在海南中部山区,橡胶收入占当地农民生产收入的60%~70%。

    近年来,由于国际胶价持续低迷,天然橡胶价格从2011年的4.2万元/吨跌到1万元/吨,跌幅超过70%,导致胶农收入大幅减少,危及橡胶产业生存和发展。橡胶树种植周期又较长,从种植到开割一般要七八年时间。胶农很难预测到开割时的价格,眼看着收入越来越少,却又束手无策,不少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有的甚至砍掉橡胶树改种其他作物。

    为了破解这一产业发展难题,海南省政府早在2017年就开始探索“期货+保险+精准扶贫”模式支持贫困山区橡胶产业发展。2018年,海南更是在此基础上在全国首创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探索利用金融手段支持橡胶产业发展,进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1

    期货+保险:对胶农割胶积极性带动不足

    保险如何支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国内没有先例可循。2017年6月,全国首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在海南省白沙县南开乡落地。政府通过投入143万元保险金,实现2090万元的橡胶收购保证金额,最终南开乡胶农总计获得50多万元保险赔付,惠及978户胶农(基本为少数民族贫困户),每吨赔偿340元,取得了较好试点效果。

    海南人保财险公司何方远介绍,天然橡胶“保险+期货”主要补偿胶农因天然橡胶市场现货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所造成实际产量的差价损失。天然橡胶价格下跌时,引入“保险+期货”模式,保险公司通过期货公司购买橡胶看跌期权分散风险,为胶农提供价格保障,调动天然橡胶产业链各环节生产积极性,实现胶农脱贫增收的预期效果。

    橡胶“保险+期货”优势明显,能有效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能免除理赔现场勘查环节,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同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一是基差风险难以避免,胶农收益多少没有明确保障。胶农售胶的定价为市县收购价格,而保险标的为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017年,琼中受环保措施等因素影响导致收胶价格下跌,而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在一段时间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保险的效果。虽然通过保险产品的设计可以适度降低带来的影响,但基差风险无法完全避免。

    二是赔付效果依赖期货进出场价格。保险设计依据损失补偿原则,对于机会成本的损失无法给出很好的赔付,假设胶农投保在低位,损失了在更高位置寻求保障的机会,通过保险产品设计难以解决。再例如,投保时保障价格就必须固定,而当胶农希望选择在一段时间内选取最高价进行保障就无法实施。因此,项目效果大部分依赖进出场价格,有一定随机性,导致不同试点市县赔付效果差异较大。

    三是难以确保胶农割胶。由于最终的赔付以期货市场橡胶价格指数为准,无须对胶农个体割胶情况进行逐个了解,赔付金额与胶农个体割售胶的实际受损情况关联度较低,难以起到提高胶农割胶积极性和内生动力的目的。

    为此,海南省政府在总结这一模式的基础上,于2018年先后台了《2018年海南省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和《海南省天然橡胶产业脱贫工程保险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希望通过简单明了、胶农易了解、操作简单的保险来有效带动胶农割胶积极性,真正实现用金融手段为胶农收入兜底。

    2

    价格(收入)保险:生产、市场风险双保障

    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是指对因橡胶产量降低、价格下跌或产量、价格共同变化引起的收入损失提供保障,即当橡胶收入低于保障水平时,被保险人获得相应的差额赔偿。为胶农提供橡胶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甚至政策风险等多重保障,解决橡胶生产和经营风险,比较切合胶农的保险需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橡胶 数据 橡胶树 热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