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用金融手段为胶农收入兜底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4-22  互联网

    资料图

    本报记者操戈邓卫哲

    4月中旬,海南新一季橡胶开割。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胶价虽然仍在低位徘徊,但胶农们心里却有了底,这要得益于海南全面推行的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

    天然橡胶不仅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也是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橡胶年产量为3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4%,涉及胶农70多万人、产业人口200余万人。在海南中部山区,橡胶收入占当地农民生产收入的60%~70%。

    近年来,由于国际胶价持续低迷,天然橡胶价格从2011年的4.2万元/吨跌到1万元/吨,跌幅超过70%,导致胶农收入大幅减少,危及橡胶产业生存和发展。橡胶树种植周期又较长,从种植到开割一般要七八年时间。胶农很难预测到开割时的价格,眼看着收入越来越少,却又束手无策,不少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有的甚至砍掉橡胶树改种其他作物。

    为了破解这一产业发展难题,海南省政府早在2017年就开始探索“期货+保险+精准扶贫”模式支持贫困山区橡胶产业发展。2018年,海南更是在此基础上在全国首创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探索利用金融手段支持橡胶产业发展,进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1

    期货+保险:对胶农割胶积极性带动不足

    保险如何支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国内没有先例可循。2017年6月,全国首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在海南省白沙县南开乡落地。政府通过投入143万元保险金,实现2090万元的橡胶收购保证金额,最终南开乡胶农总计获得50多万元保险赔付,惠及978户胶农(基本为少数民族贫困户),每吨赔偿340元,取得了较好试点效果。

    海南人保财险公司何方远介绍,天然橡胶“保险+期货”主要补偿胶农因天然橡胶市场现货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所造成实际产量的差价损失。天然橡胶价格下跌时,引入“保险+期货”模式,保险公司通过期货公司购买橡胶看跌期权分散风险,为胶农提供价格保障,调动天然橡胶产业链各环节生产积极性,实现胶农脱贫增收的预期效果。

    橡胶“保险+期货”优势明显,能有效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能免除理赔现场勘查环节,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同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一是基差风险难以避免,胶农收益多少没有明确保障。胶农售胶的定价为市县收购价格,而保险标的为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017年,琼中受环保措施等因素影响导致收胶价格下跌,而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在一段时间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保险的效果。虽然通过保险产品的设计可以适度降低带来的影响,但基差风险无法完全避免。

    二是赔付效果依赖期货进出场价格。保险设计依据损失补偿原则,对于机会成本的损失无法给出很好的赔付,假设胶农投保在低位,损失了在更高位置寻求保障的机会,通过保险产品设计难以解决。再例如,投保时保障价格就必须固定,而当胶农希望选择在一段时间内选取最高价进行保障就无法实施。因此,项目效果大部分依赖进出场价格,有一定随机性,导致不同试点市县赔付效果差异较大。

    三是难以确保胶农割胶。由于最终的赔付以期货市场橡胶价格指数为准,无须对胶农个体割胶情况进行逐个了解,赔付金额与胶农个体割售胶的实际受损情况关联度较低,难以起到提高胶农割胶积极性和内生动力的目的。

    为此,海南省政府在总结这一模式的基础上,于2018年先后台了《2018年海南省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和《海南省天然橡胶产业脱贫工程保险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希望通过简单明了、胶农易了解、操作简单的保险来有效带动胶农割胶积极性,真正实现用金融手段为胶农收入兜底。

    2

    价格(收入)保险:生产、市场风险双保障

    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是指对因橡胶产量降低、价格下跌或产量、价格共同变化引起的收入损失提供保障,即当橡胶收入低于保障水平时,被保险人获得相应的差额赔偿。为胶农提供橡胶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甚至政策风险等多重保障,解决橡胶生产和经营风险,比较切合胶农的保险需求。

    橡胶投保后,一旦胶价低于约定的15元/公斤标准,就会触发保险理赔机制,让胶农获得保底收入。在海南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多个市县的试点证明,即使胶价跌到了8元/公斤,按照保险赔率计算,也可以保障胶农收益维持在12元/公斤以上的水平。

    何方远称,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是海南省新增的全域险种,为此,海南专门建立了天然橡胶价格采集机制,每个市县选5个乡镇,每个乡镇选两个收购点,计算出干胶收购平均价格,只要低于15元/公斤,保险公司就会进行赔付。保险按照亩产60公斤干胶的标准计算,保费为12%,即每亩108元。

    理论上,保费由政府与胶农共同承担,省级财政补贴30%,县级财政最少补贴30%,胶农自己支付40%。而实际上,大多数贫困胶农的自缴部分基本均由政府全额承担。

    3

    重燃胶农割胶信心促进橡胶产业发展

    2018年10月22日,海南省召开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全覆盖推动大会后,首单投保的琼中县营根镇新市村委会33户胶农,投保仅22天就获得人保财险琼中支公司支付的16794元赔款,胶农对此交口称赞。

    琼中是海南民营橡胶种植的大县,胶农对橡胶收入的依存度高。为稳定天然橡胶价格,琼中县积极推动天然橡胶收入保险实施。为了减轻胶农投保缴费负担,全县辖区内民营橡胶种植户参加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的保费由财政全部补贴,其中,省级财政补贴30%,县级财政补贴70%。

    白沙县打安镇也是最早试点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的乡镇之一。该镇胶农占全镇人口的80%以上,橡胶产业是支柱产业。4月3日,记者在该镇合水村看到村民马道元正在磨胶刀,为即将到来的割季做准备,今年他把在外打工的老婆也叫回家一起割胶。

    “有了价格保险兜底,橡胶收入不用愁。”马道元给记者算到,他家有400株开割橡胶,每割一次可以收干胶30公斤左右,每月割胶13次左右,加上保险理赔,一个月也有近3000元收入。

    收胶点和胶农橡胶销售登记情况关系到最终的具体理赔金额,天然橡胶销售信息的精准性对试点工作影响较大。白沙县打安镇镇长周聪说,为了确保数据精准,打安镇积极会同保险公司定期对各村及收胶点的收胶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协保员和相关收胶点的销售登记台账,着力规范收胶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同时,督促收胶点做好胶农橡胶销售登记卡和台账登记,确保收胶点数据与胶农数据准确、一致。

    去年打安镇胶农购买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后,户均增收1873元。白沙县金融办主任潘孝信认为,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真正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农民只有去割胶、卖胶,才能获得理赔收入。

    据统计,目前海南全省已有农垦国有橡胶213万亩和1.76万农户(其中贫困户胶农6193户)约22.68万亩民营橡胶实现参保,财政保费补贴1.3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达18.73亿元,财政资金效益放大14.41倍。去年保险已赔付2.58亿元,预计今年还将产生近2亿元赔款。目前,除三沙、洋浦两个未种植橡胶的地区外,其他18个市县都已部署和推进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的投保工作。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批示中强调,天然橡胶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和战略物资,也是海南广大胶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重要产业。海南积极探索开展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有利于帮助广大胶农逐步恢复割胶积极性和信心,有利于稳定胶农生产性收入,有利于支持和保护海南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海南实施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对产业发展和胶农割胶积极性的带动毋庸置疑,但政府和保险公司资金压力造成的可持续性问题不得不考虑。何方远给记者算到,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的目标价格为1.6万元一亩,每亩保费收入为1600元,按目前地头收购价每吨1万元计算,每吨的赔付高达5000元,剔除保费收入仍需净支出3600元。如果橡胶价格仍然长期持续低迷,保险公司长此以往也难以为继,这些都需要海南省政府统筹考虑。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22/9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