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从“两不愁”到“永不愁”从“三保障”到“常保障”


    通过创新产业带贫项目机制,为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搭上了产业脱贫的快车。对此,庆云县尚堂镇常务副镇长刘向荣深有体会。刘向荣举例说,村民杜文德今年54岁,下肢瘫痪,没有劳动能力。从2016年至2018年,杜文德的收入从1178元涨到了3241元。产业分红起到了脱贫增收的作用。

    据水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打造成集有机果蔬生产加工、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田园体验为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安排富余劳动力近6000人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运营期内年均收入可达2.5亿元,可以有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2018年,庆云县累计投入各级扶贫资金8685.9万元,发展起石斛种植扶贫示范园、水发田园综合体、三农服务中心等60余个产业扶贫项目。2018年,全县产业扶贫项目收益629.31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800元以上。

    尽管贫困户负盈不负亏,但投资是有风险的,庆云如何保障扶贫资金的安全?“本金不动、风险可控、按需调节、长期稳定是庆云选择项目的根本原则。”庆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田亮说,庆云出台产业扶贫项目分类管理办法,对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按照市场前景、资金安全、运营状况、收益保障4个方面分为优、良、差3类,分类实施监管,最大程度确保了项目安全运营和扶贫资金的安全使用。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庆云县共确定7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其中:2016年未脱贫的重点村剩余51个,其余19个在2016年以前均已摘帽脱贫。2016年度县级扶贫资金收益覆盖了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村集体增收,切实保障了37个重点村的摘帽脱贫。2017年度县级扶贫资金收益覆盖了2016年之前退出的33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收益分红在保障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基础上,剩余部分用于保障村集体增收,规避返贫风险。

    以教育扶贫为根本,采取一名干部、一名优秀教师、一名爱心人士共同帮扶一名贫困生的“三帮一”模式,建立面向全社会募集的教育扶贫基金,确保基金利息收益长期不断,确保每一个贫困生大学毕业有致富能力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方式。但是,在很多贫困地区,因贫辍学、“厌学症”辍学等辍学情况频发,贫困群体中的贫困学生教育问题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

    摆脱贫困,不仅要帮扶给贫困户,还要对贫困户的子女进行帮扶。经过摸排和精准筛选,庆云县梳理出贫孤学生505名。他们有的是父母双亡、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度日的孤儿,有的是因家庭困难支付不起学费面临辍学的大学生,还有的是家有病人、生活举步维艰的少年,有的是因为贫困自卑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

    过去,庆云县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雨露计划等措施解决贫困户子女受教育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扶贫干部和帮扶干部普遍反映,在实际帮扶过程中,很多是临时性救助,仍停留在给钱给物的物质救济层面。“我们认识到,从教育源头力拔穷根,决不能停留在物质救助层面,而要通过立体帮扶,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从教育源头上力拔穷根,彻底改变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变弱势群体为优势群体。”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说。

    扶贫先扶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庆云县在推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把贫孤学子的上学难问题作为突破口,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走出一条“干部扶志、教师扶智、爱心人士扶贫”的“三帮一”扶贫助学之路。

    “三帮一”是由一名科级以上干部、一名优秀教师、一名爱心人士结成志愿帮扶组,共同结对帮扶一名贫孤孩子,对全县505名贫孤学生,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全面进行兜底保障,一次性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健康学习成长问题。

    在推进“三帮一”扶贫助学工程伊始,庆云县就对贫孤学生帮扶提出具体要求: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既要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要在精神层面解决孩子性格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的问题,实现生活上得照顾、行为上得管教、学习上得辅导、经济上得保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工作重点 番茄 石斛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