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小众茶”走进春天


    “品牌打造非一日之功,毁掉却可能在旦夕之间。”漳平水仙茶协会会长陈清木认为。为确保质量,漳平市按照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追溯码的要求,启动了“一品一码”建设,按照“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对水仙茶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

    北寮村是漳平出名的茶叶村,北寮水仙茶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产品可追溯项目后,全村茶园不喷一滴化学农药,通过物理和生物防治,初步建立茶叶质量全程控制体系。目前全市茶叶生产、销售主体已有42家参加省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

    一分付出,一分回报。近日,漳平市茶农们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龙岩市下发2018年底收取的漳平水仙茶茶样检测报告显示,201份样品均末检测到农药残留。“这标志着漳平水仙茶已经达到了‘零农残’的标准,整体品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清木说。

    3

    建设生态茶园,稳住品质根基才能以小博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生态的茶园,才有好茶的根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茶人,首先要有自己的生态茶园。”秀雨农业公司董事长杨迎春介绍说。

    秀雨农业基地位于被誉为“大陆阿里山”的永福镇桂洋村,海拔800~1200米,高山云雾缭绕,常年空气湿润。浇灌天然山泉水、施用无公害有机肥,杨迎春的400亩标准化水仙生态茶园让他在瞬息万变的茶叶市场中,始终充满自信。

    “头戴帽,脚穿鞋,腰系带,树、草、肥、水、路有机结合,建设梯壁牢固、梯层整齐、水土保持良好的茶园模式。”杨迎春的生态茶园受益于政府部门的项目推动。抓住被列入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县的有利契机,2008~2016年,漳平市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5600万元,大力开展生态茶园建设,九年间,共完成4.5万亩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

    漳平茶园病虫害主要以假眼小绿叶蝉、茶角胸叶甲为主,自2009年起,全市广泛推进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以投放天敌,推广黄色诱虫板“以螨治螨”及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为主,漳平建立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片,每年示范推广1000亩,以辐射带动周边茶园。

    制茶大师李发金是漳平水仙茶界的又一“名人”,也是最早采用生物治虫、物理治虫技术,最早给茶园施用有机肥的茶农之一。凭借过硬的质量,他在获得美名的同时,也收获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每到做茶时节,茶商纷至沓来,最多的时候,一年可以卖出两万多斤干茶。

    “品质决定价值,漳平水仙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后,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入,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漳平市茶业局局长刘素惠介绍说。水仙茶园面积从2万亩增加至5万亩,茶叶产量从1000多吨增加至5000吨,茶农年人均收入从3000元增加至15000多元,漳平水仙茶已成为老区茶农们的富农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园 茶叶 迎春 连续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