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铁牛开进“挂毯田”


    高补大的梦想照进现实

    高补大是古交市岔口乡大济沟村的村委会主任,还是一位农机“超级发烧友”,他从小就对农业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最原始简单的手扶拖拉机到四轮拖拉机,再到后来的黄海金马大中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他自己投了不少钱购置,也在改进上动了很多脑筋。

    高补大还有一个梦想——开着铁牛种植自家的“鸡窝地”。但是,他们大济沟村的3000余亩土地,全部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沟沟峁峁里,不是狭窄弯曲的“刀把把”,就是细小起伏的长条条,要么就是巴掌大的“鸡窝地”,或者干脆就是连路都不通的斜坡坡。高补大几十年的梦想,始终照不进现实的影子。

    2009年,不服输的高补大还尝试着投资近20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农机大院,用“农机情节”和自家的农机为村里和周边村庄的农民提供作业服务。但由于很多机具不配套,收获的时候经常用不上,还得靠人工,干了一年一算账,竟然还赔了五六万元。此后,高补大的农机大院停止运营。

    2018年,高补大终于迎来了“圆梦年”,他甚至兴奋得彻夜难眠。该村有600亩地通过了古交市农机发展中心的全面考察,承担了市里的宜机化改造项目。

    激动与激情中,高补大带领20余名村民组织了十余台大型挖掘机、铲车,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仅用了40多天时间,分布于村里五道梁四道沟的600亩土地已经焕然一新,原来一分两分的小块土地变为一亩以上的大块土地,崎岖蜿蜒的地块变成笔直平坦的农田,贯穿各个项目区的机耕道也已初具规模。

    去年冬天,记者到大济沟村采访时,高补大和村民谈的全是下一步的打算:等土地熟化后,由村委会、合作社牵头,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连片种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油菜花,发展有机旱作观光农业,打造一批农家院落,把到附近古交二龙山旅游的游客吸引到村里来。

    “现在村里种地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随着这些人逐渐老去、能力逐渐变弱,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难种的地自然就被放弃了。”在平定县岔口乡西头岭村党支部书记梁会明看来,农田宜机化改造直接关系着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问题。在西头岭村,除了坡地改平地、小块变大块以外,还增加了100余亩地块间的互联互通,通过开挖回填土壤等工程措施,打通地埂,修建农机耕作进出坡道、完善田间道路,实现相邻地块之间、地块与道路之间衔接顺畅,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进地作业的需要。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大量土地被撂荒了。

    在晋南的古县南垣乡祁寨村、在乡宁县光华镇沈家村,在晋东南的阳城县芹池镇原庄村,宜机化改造少的有几百亩,多的上千亩,让千千万万个高补大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已如星星之火,在三晋大地呈现出燎原之势,可以想象,不久之后,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大型施肥播种机等很快将会取代微型机驰骋于丘陵山区的田野。

    “山西省适宜宜机化改造的耕地大概1000万亩以上,下一步,计划在全省山区县整体推进。通过逐步实施,到2020年,山西省实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2%,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以上的目标指日可待。”王进仁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丘陵 土地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下一篇 :广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