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铁牛开进“挂毯田”


    山西省农机管理部门相关领导在古交市岔口乡大济沟村调研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进展情况。

    资料图

    张美丽赵菁本报记者吴晋斌

    2018年10月29日,山西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下达,项目补助资金1200万元,在全省11个市的15个县(市、区)实施,改造面积8000亩,每亩补贴1500元至2000元。

    随着1200万元资金的下发,去冬今春,山西沟沟坎坎里的农田宜机化改造启动,各地呈现出机械轰鸣、热火朝天的新气象。

    山西有115个农业县(市、区),其中丘陵县37个、山区县30个;山地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丘陵占40.3%,可以说全省80%以上是丘陵山区。

    一方面,许多丘陵山区都属于贫困地区,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是当地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丘陵山区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既直接关系农民脱贫致富,又对国家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一线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越来越大的现状,越来越难适应农业的劳动强度,更别提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了。

    “农田宜机化改造是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也是我们破解丘陵山区小机器难使用、小地块难施展、小单元难见效局面,补齐农业全程机械化短板,突破全面机械化瓶颈,推动农机化高质、高效发展的举措。”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进仁说。

    “农机达人

    ”的用武之地

    史云章是一位“农机达人”。当年,他从贫穷的平定县巨城镇南庄村的山沟沟里考上大学“飞”了出去,在省城太原从事电子产品研究设计多年,后来,机缘巧合返回家乡发展农业产业。

    在坐落于南庄村的山西九州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记者聆听了他将家乡的富硒土地上生产出的富硒小米做成品牌卖到全国各地的故事,参观了他将富硒小米深加工成的十几种高附加值产品;并了解了他在山西省农机部门的支持下,大量引进改进新品种和新型农业机械,解决谷子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的故事。

    “现在村里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从事农业的,一般是家庭有传承,或者打工存在问题。劳动力也越来越贵,每天80元到100元也雇不到人。村里的壮劳力到城里去当小工,一天150元的收入。”史云章引进和购买了各种农业机械,最初是为了节省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

    史云章先后引进和购买了20余台小型谷子播种机,并把它们取长补短进行适宜化改进,有单行的、双行的、四行的,还有六行的。为了解决谷子的间苗难题,他下了很大功夫调研实验改进播种机,实现精量播种,他把播种机改进为4个挡级的可调控播量,根据每块地的土壤、气候、土质、水分和墒情换挡精播,留苗保穗到最佳程度,实现高产稳产。人工收获一亩谷子需要三天时间,而引进日本久保田的稻麦收获机后,一台收获机每天可收30亩到50亩,效率提高了上百倍。为了减少收获时谷穗抛撒和缠绕割台等造成的损失,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改进了筛网,加粗了拨禾杆,增加了不锈钢分禾器……类似这样巧妙绝伦的设计,在史云章的农场里随处可见。

    王吉珍是古交市岔口乡新房村的一位“农机达人”,也是2016年度山西省“十佳农民”之一,在农业机械的使用、维修方面一点就通。

    2017年,王吉珍组建了古交市鑫方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配套农机具60多台(套),年耕种收作业面积上万亩。他曾在山西省农机系统组织的农机操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古交市农机部门的帮助下,王吉珍改造宜机化农田80亩,已经初步尝到了甜头,这也更加坚定了他靠改造农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信念和想法。史云章则热切期盼着能够借助宜机化项目,让传统的小米生产提档升级,走上更加高质高效之路。

    在史云章和王吉珍看来,宜机化改造最大的意义是破解了下一步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丘陵山区坡地多、地块小且分散,农机作业、转移和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搬运等受到很大限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能低、机械难作业是山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现状。”山西省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张玉峰说,“引进和改进农机、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但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两头发力’,一方面加大适应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的引进考核和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在丘陵山区大力实施以治理小块田、‘挂毯田’、异形地和田路联通为主要内容的宜机化改造工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丘陵 土地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下一篇 :广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