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拼模式”激发创业潜能


    然而平台上的海量订单,带给廖仔杰团队的不仅有喜,还有惊。2017年,廖仔杰报名参加平台一个柿饼销售活动,“那一年柿饼在拼多多上卖得非常火,我准备了两万单的货,以为应该能满足需求了。当天晚上10点多钟活动上线,我下班回去,深夜0点去刷新页面,发现每一分钟就增加1000单,心想这下完了!当天晚上就没睡安稳,第二天发现共有13万单……”

    供货量严重不足,而平台则承诺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购物体验,所有产品都需要在48小时内发货。怎么办?廖仔杰说:“当时平台工作人员打电话来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坚持把货发完,但规则要遵守,还是要按规定给消费者延迟发货的赔付金。我们到各地去调货,现场找了200个人打包,用了一个星期终于把货发完。”

    现在回头看,这件事就是创业路上的一场大考,由于后续的应急措施处理得当,平台对提升了他们店的信用等级,也积累了一些应对大量订单的经验,之后也再也没有出现过备货不足的情况。

    既卖农货又教开店,将电商助农进行到底

    “我们卖的是农产品,很自然地就会扶贫助农。”创业以来,廖仔杰团队和平台联手,先后在京山做过三次比较大的助农活动。

    第一次是2017年3月,京山绿林镇农民的鸡蛋滞销,廖仔杰团队闻讯,收购了当地12万枚鸡蛋在拼多多销售;还有一次,五三镇的油桃卖不出好价格,很多农民干脆放弃了采摘,廖仔杰团队得知情况,收购了当地20万斤油桃。第三次,他们听说曹武镇等地的板栗销路不佳,就去收购了80万斤板栗。对于这些助农产品,平台专门给予了专题推送等方式给予充足的流量支持,所有农产品很快售罄。据了解,这三次助农行动,为当地农民带来约300万元的收入。

    曹武镇白泉村是当地的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出行不便。在2017年那次收购板栗的助农行动中,廖仔杰团队认识了白泉村民李海霞,随后手把手地帮助她在拼多多上开店,销售村里的农产品。李海霞对记者说,“我的店优先采购村里贫困户的产品,销量稳定增长,目前还在扩大规模。”

    在白泉村,记者见到了贫困户李鹏才,他正和其他村民一起忙着给香菇菌棒打孔接种。李鹏才种植的香菇直接供给李海霞的拼多多店铺,几乎实现了“足不出户”销路就有了保障,目前仅凭借香菇的电商销售他一年能得到1.5万元的收入。廖仔杰特意告诉记者:“我们主打的是大米,跟白泉村的店不会形成竞争。别看我们店的销量不小,我做过调查,尽管我们的大米卖向南方一二线城市的占比很大,但京山大米在线上的销量才占30%,其余都是走线下的。”

    他很惊讶拼多多的用户数能增长那么快:“3年多居然聚了4亿多消费者!而且一二线城市的几乎占一半,这有点打破我的认知。京山大米的质量很棒,但感觉运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希望这边的大米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喜欢。”廖仔杰判断,截止今年年底,在拼多多上的农货总销售额应该能超过一个亿。

    “我也立个小目标”,这位95后小伙笑着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米 香菇 板栗 仓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