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拼模式”激发创业潜能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3-27  互联网

    廖仔杰(中)和同事在公司仓库探讨产品销售事宜。截至2019年3月,其团队在拼多多的总销售额达6000万元,其中大米销量达850万斤。         范璞摄

    编者按:在助力农产品上行、助推中小农户联通大市场的背景下,电商平台承担着日渐重要的角色和使命。伴随着农村双新双创活动的深入开展,以电商平台为资源载体、以市场化信息化为发展理路的创业浪潮日渐汹涌。不少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人成为了电商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他们往往扎根家乡,深耕特色产业,把品牌化、优质化、特色化的经营理念融会于创业实践中,在打开市场销售格局的同时,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为农村产业兴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

    本报记者韩啸

    从卖软件到卖农货,新平台激发新思路

    “把手插进一袋米里,如果感觉阻力很大,并且手上沾有一层米屑,那么这袋就是没抛光的米;如果伸进去很顺溜,手上也没什么米屑,那么这一袋就是经过抛光的。抛光的米虽易于存放,但也损失了一些营养成分……”在23岁的廖仔杰告诉记者如何判断大米质量时,俨然一副“老司机”的派头。

    这个电商创业故事的主人公——廖仔杰来自湖北省天门市,17岁时,他到武汉的一所大专院校就读。可能是机缘巧合,也源自骨子里的追求,小廖在学校读了一年就“不安分”地选择了退学,走进了社会,在武汉、南京等地从事软件销售工作。时至今日,再说起当年自己的选择,他还是会一脸认真地强调“不提倡现在大学生退学出来创业,自己的情况比较特殊,只是碰到了合适的机会。”可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脑筋活络,人又勤快,很快廖仔杰做出了一些成绩,在工作第一年就揣着十几万元回家过年,走在了同龄人前列。

    可能是性格中的不安分,再加上软件销售的成功给予他的自信,2015年,廖仔杰和一个来自湖北省京山市的朋友听闻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潜力,于是就决定一起到京山创业。他说,“我喜欢鼓捣一些事情,所以退学时就知道自己迟早是要创业的,家人也不反对,他们对我的决定一向比较支持。”

    从卖软件到卖农产品,尤其是成为一名新农人,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从都市的“时髦”生活回到“乡土”情境,工作性质也是相差千里。廖仔杰如是说道:“在城市待久了就想回到农村,毕竟这里有我自己从小长大的家——京山挨着我老家天门,距离很近,待在这里没有在外打拼的孤独感。现在农村发展很快,我在农村可以用自己的所学创造财富,也为家乡做一点贡献。”

    2016年,廖仔杰和小伙伴正式成立了公司,截至2019年3月,公司规模已经扩充至30多人,拥有两个大仓库,在新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总销售额达6000万元,其中拳头产品大米的销量达850万斤,在拼多多平台粮油类产品中排名前列。2018年,廖仔杰的公司获湖北省商务厅颁发的“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荣誉。

    “如果不是拼团模式,我可能放弃做电商了”

    和多数创业者一样,失败的经历是创业故事的序篇和铺垫。公司刚起步的阶段,廖仔杰们在一些电商平台开了网店,然而流量却一直上不去,销售不温不火。正当团队成员感到一筹莫展时,事情有了峰回路转的变化。

    当时他们接触到了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廖仔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上面开了店。有一次,拼多多平台遴选合适的商家销售香菇,刚好京山有不少地方生产香菇,廖仔杰就报了名,第一天就卖出了1000单,这一下让廖仔杰感受到了“平台和模式”的力量。“别看这个数字不算大,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想卖几百单都是很难的事,所以我们都惊呆了,决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拼多多平台上。”廖仔杰意识到,这种基于移动社交裂变的方式来拼单聚量,特别容易激活流量。“如果不是拼多多,我可能就放弃做电商了。”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选择的确比努力更重要。目前,廖仔杰团队前后在拼多多卖出了10万单香菇,京山很多地方的货都卖完了。其后,团队决定扩大经营范围,并将京山最有名的大米作为主要产品,这一思路也一直持续至今。

    然而平台上的海量订单,带给廖仔杰团队的不仅有喜,还有惊。2017年,廖仔杰报名参加平台一个柿饼销售活动,“那一年柿饼在拼多多上卖得非常火,我准备了两万单的货,以为应该能满足需求了。当天晚上10点多钟活动上线,我下班回去,深夜0点去刷新页面,发现每一分钟就增加1000单,心想这下完了!当天晚上就没睡安稳,第二天发现共有13万单……”

    供货量严重不足,而平台则承诺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购物体验,所有产品都需要在48小时内发货。怎么办?廖仔杰说:“当时平台工作人员打电话来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坚持把货发完,但规则要遵守,还是要按规定给消费者延迟发货的赔付金。我们到各地去调货,现场找了200个人打包,用了一个星期终于把货发完。”

    现在回头看,这件事就是创业路上的一场大考,由于后续的应急措施处理得当,平台对提升了他们店的信用等级,也积累了一些应对大量订单的经验,之后也再也没有出现过备货不足的情况。

    既卖农货又教开店,将电商助农进行到底

    “我们卖的是农产品,很自然地就会扶贫助农。”创业以来,廖仔杰团队和平台联手,先后在京山做过三次比较大的助农活动。

    第一次是2017年3月,京山绿林镇农民的鸡蛋滞销,廖仔杰团队闻讯,收购了当地12万枚鸡蛋在拼多多销售;还有一次,五三镇的油桃卖不出好价格,很多农民干脆放弃了采摘,廖仔杰团队得知情况,收购了当地20万斤油桃。第三次,他们听说曹武镇等地的板栗销路不佳,就去收购了80万斤板栗。对于这些助农产品,平台专门给予了专题推送等方式给予充足的流量支持,所有农产品很快售罄。据了解,这三次助农行动,为当地农民带来约300万元的收入。

    曹武镇白泉村是当地的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出行不便。在2017年那次收购板栗的助农行动中,廖仔杰团队认识了白泉村民李海霞,随后手把手地帮助她在拼多多上开店,销售村里的农产品。李海霞对记者说,“我的店优先采购村里贫困户的产品,销量稳定增长,目前还在扩大规模。”

    在白泉村,记者见到了贫困户李鹏才,他正和其他村民一起忙着给香菇菌棒打孔接种。李鹏才种植的香菇直接供给李海霞的拼多多店铺,几乎实现了“足不出户”销路就有了保障,目前仅凭借香菇的电商销售他一年能得到1.5万元的收入。廖仔杰特意告诉记者:“我们主打的是大米,跟白泉村的店不会形成竞争。别看我们店的销量不小,我做过调查,尽管我们的大米卖向南方一二线城市的占比很大,但京山大米在线上的销量才占30%,其余都是走线下的。”

    他很惊讶拼多多的用户数能增长那么快:“3年多居然聚了4亿多消费者!而且一二线城市的几乎占一半,这有点打破我的认知。京山大米的质量很棒,但感觉运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希望这边的大米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喜欢。”廖仔杰判断,截止今年年底,在拼多多上的农货总销售额应该能超过一个亿。

    “我也立个小目标”,这位95后小伙笑着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3-27/9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