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亲爱的读者朋友:
在春耕生产如火如荼之际,《农田建设》版和您见面了。这是《农民日报》扎根“三农”、顺势而为的一个新举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更广大读者的一次新出发。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过,中国农民“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土,吐含万物”,数千年来,广袤田野上生长出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进入新时代,“三农”发展新机遇很多,硬任务不少,又对农田土地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
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新路。对中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虽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但粮食安全这根弦时刻不能放松。近年来,从“藏粮于库”到“藏粮于地”的转变,凸显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路径。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设6.4亿亩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粮食亩均增产100公斤左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提出,到2022年确保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后,我们将把各地藏粮于地的好经验带到您身边,供您借鉴。
耕地质量的提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可以说,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三大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健康的耕地。“万物土中生”绝不是一句空话,人类所吃的食物,95%源自土壤,耕地土壤的健康状况决定了人们能否“吃得饱”“吃得好”;而据中科院典型调查,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平均每亩可带动农民增收近500元,提升率56.4%,项目区平均每亩地块增值231.1元,提升率48.1%;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缺一不可。今后,我们将把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新故事讲给您听,伴您前行。
新一轮机构改革为集中力量开展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委的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职责划入新组建的农业农村部,整合人员力量组建农田建设管理司,履行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管理等职责。彻底改变了以往“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资金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开创农田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第一时间传递农田建设管理的政策声音,提供深度解读,为您解疑释惑。
从今天起,《农田建设》版将于周二第六版推出,聚焦农田建设管理、耕地质量保护、农田水利建设等内容。如果您希望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关注权威政策解读,可以在“行业聚焦”“权威声音”中收获干货满满;如果您有农田建设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可以在“记者探行”“地方传真”中向全国的同行介绍展示;如果您对行业发展有真知灼见,可以在“大家谈”中一吐为快……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强壮现代农业的“筋骨”。正如美国学者戴维·蒙哥马利在《泥土》一书中所说:“我们对待土地的方式,都将影响到我们自身。”守住一块块良田沃土,就守住了农业的希望、乡村的希望。
我们,愿与您共同守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3-26/92491.html